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绢幼妇的意思、黄绢幼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绢幼妇的解释

“絶妙”二字的隐语。《镜花缘》第八十回:“古来如‘黄绢幼妇、外孙齏臼’,至今传为美谈,也不过取其显豁。”亦省称“ 黄绢 ”。 唐 白居易 《赋赋》:“掩黄绢之丽藻,吐白凤之奇姿;振金声於寰海,增纸价於京师。” 宋 王禹偁 《送晁监丞赴婺州关市之役》诗:“黄绢辞高位尚卑,白华行洁身犹困。” 清 钮琇 《觚賸·纫兰词》:“三 吴 词家,称 朱 陈 两检讨, 陈 以苍雄擅奇, 朱 以生新标雋,俱已誉高黄绢,价重乌丝。”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黄绢幼妇"是汉语中典型的隐语式成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该成语表层字义与深层含义存在拆解关系:

"黄绢"指染色之丝,色丝合为"绝"字;"幼妇"即少女,少女合为"妙"字;"外孙"为女子,合为"好"字;"齑臼"是受辛之器,合为"辤"(辞的异体字)。四词连缀隐寓"绝妙好辞",用以赞誉诗文精妙绝伦。

该典故源自东汉蔡邕题曹娥碑的八字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据《世说新语》记载,曹操与杨修同观此碑,杨修当即破解隐语,曹操行三十里后方悟,由此衍生"智差三十里"的典故。后世文人多以此典比喻含蓄精妙的文辞创作,如宋代陆游《饮酒近村》诗"妙理直须幼妇论"即化用此典。

在语言结构上,成语通过形声会意的造字法,将汉字部件拆解重组,形成"谜面-谜底"的双重语义系统。这种修辞手法体现了汉语"寓义于形"的特性,属六书理论中"会意"造字法的延伸应用。现代《汉语成语大词典》将其归类为"析字类成语",强调其独特的文字游戏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黄绢幼妇”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拼音:huáng juàn yòu fù
释义:指“绝妙”二字的隐语,用于称赞诗文、言辞等极为精妙。

典故来源

  1. 出处背景:
    故事载于《世说新语·捷悟》,东汉才女曹娥投江寻父,后人立碑纪念。碑文背面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谜语。曹操与杨修途经此处,杨修当场解谜:

    • 黄绢:色丝,合为“绝”;
    • 幼妇:少女,合为“妙”;
    • 外孙:女子之子,合为“好”;
    • 齑臼:受辛(古“辞”字),合为“辤(辞)”。
      四词连解为“绝妙好辞”。
  2. 寓意延伸:
    后人以此比喻文辞精妙,也用于赞美才华出众之人。

用法与示例

其他说明

此成语浓缩了中国古代文字游戏的智慧,展现了汉字拆解的趣味性与文化深度。

别人正在浏览...

安足白兽幡布防差迭柴棍钞剽大小杜独峰牛恶草泛指复道皋貔格针鹳鵞军灌澡寒冰寒蕊好采横豪鸿茫兼珍急处从宽浸化涓尘矩形孔席不暖枯荄良知连利涖盟落慌南岳寿葩蘤潘车刨食片影疋马墙东潜注青灰清殊求知若渴曲宴曲瑵山箐山香释流石于菟受精受土说山宿贤挞胫陶公通达通天台外貌卫戍区衔冤负屈夏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