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玷缺的意思、玷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玷缺的解释

亦作“ 玷闕 ”。1.白玉上的斑点、缺损。也指玉上出现斑点、缺损。 唐 程长文 《书情上使君》诗:“但看洗雪出圆扉,始信白珪无玷缺。” 宋 戴埴 《鼠璞·魏相许伯》:“士大夫出处如浑金白玉,不可玷闕。”

(2).比喻缺点,过失。《汉书·韦玄成传》:“ 玄成 復作诗,自著復玷缺之囏难,因以戒示子孙。” 唐 皮日休 《三羞》诗之一:“王臣方謇謇,佐我无玷缺。” 宋 苏轼 《万石君罗文传》:“吾与儿辈处,每虑有玷缺之患。”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若行有玷缺而才不能供国事者,则无论男女皆不得为公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玷缺”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玷”和“缺”两个语素构成。从词源学角度分析,“玷”在《说文解字》中释义为“白玉之污”,本指玉石的瑕疵,后引申为道德品行上的污点;“缺”则为“器破也”,表示不完整、有缺陷的状态。两字组合后,形成“玷缺”这一具有双层含义的词汇。

在古籍文献中,“玷缺”多用于双重语境:

  1. 器物层面:指玉器、器物表面存在的物理瑕疵,如《楚辞·七谏》中“玉珪质兮遭玷缺”,以玉圭的缺损暗喻君子蒙尘。
  2. 人格层面:比喻人的德行缺失,如《后汉书·列女传》记载“恐父祖玷缺”,强调家族声誉的维护需要避免道德污点。

现代汉语词典(如《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事物或品德的缺陷”,既保留物质层面的原始含义,也延续了道德评判的引申用法。该词的语义演变轨迹,印证了汉语中“以物喻德”的文化思维传统。

网络扩展解释

“玷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字面义、比喻义及用法场景三个方面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本义
    指白玉上的斑点或缺损()。例如《汉书》中提到的“白珪无玷缺”,即以玉的纯净无瑕比喻品德高洁。

  2. 比喻义
    引申为人或事物的缺点、过失()。如宋代苏轼《万石君罗文传》中“有玷缺之患”,即指品行或事物的瑕疵。


二、用法与语境

  1. 文学与典籍
    多用于古典文献或诗词中,如唐代程长文诗“始信白珪无玷缺”,强调完美无缺;宋代戴埴《鼠璞》提到“士大夫不可玷阙”,比喻士人应保持德行高洁()。

  2. 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书面语或学术讨论中仍可表示“因污点或缺陷而失去原有价值”的状态()。


三、延伸解析


四、注意事项

如需具体古籍例句或进一步考据,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暗河白麾柏梁台伴宿壁听搏拊惨黛惨凄禅律潮水伧辈春种撺断催取丹鸟顿足捶胸乏饿复又扶赞攻战沟郭光祚谷氨酸皓曜呼啦啦箭楼讦告酒啖狙谲卡路里浪抗老行家另收罗浮山缦缨蒙腾明遰难问儜拙弄白相女妖女妐麒麟客赇讬忍受仁宇闪多蛇迹生死未卜私全邃寂台南市贪婪同品土坑弯奔伪凤下农夫綫披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