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置的意思、收置的详细解释
收置的解释
(1).安置,安顿。《新唐书·叛臣传下·高骈》:“ 駢 恐 用之 屠其家,乃收置署中。”
(2).收藏。《水浒传》第九四回:“ 宋江 又取前日教 萧让 照依 许贯忠 图画,另写成一轴,付与 卢俊义 收置备用。”参见“ 收藏 ”。
词语分解
- 收的解释 收 ō 接到,接受:收发。收信。收支。收讫。收益。 藏或放置妥当:这是重要东西,要收好了。 割断成熟的农作物:收割。收成。麦收。 招回:收兵。收港。 聚,合拢:收容。收理。收集。 结束:收尾。收煞。收
- 置的解释 置 ì 放,摆,搁:安置。布置。置放。置身。位置。置信。置评。置疑。置辩。推心置腹。置若罔闻。置之度外。 设立,设备:装置。设置。 购买:添置。置办。置备。置买。 放搁 笔画数:; 部首:罒; 笔顺
专业解析
“收置”的汉语词典释义
“收置”是一个汉语复合动词,由“收”和“置”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侧重于将物品收纳、安放或收藏到特定的地方,强调动作的完成和物品的归位状态。具体释义如下:
-
收纳安放:
- 指将物品收集起来,并放置在合适的位置或容器中,使其整齐有序或得到保存。
- 例如:“将换季衣物收置入柜。” / “贵重物品需妥善收置。”
-
收藏保管:
- 含有将物品(尤其是有价值或需要保护的物品)小心存放、保管起来的意思,以防丢失或损坏。
- 例如:“家传古董需精心收置。” / “重要文件应统一收置于保险柜。”
字源与构成解析:
- 收 (shōu):本义为拘捕,引申为聚集、接纳、获得、结束、约束等义。在“收置”中,主要取其“聚集、接纳、约束(使归于一处)”的含义。
- 置 (zhì):本义为赦免、释放,引申为安放、设立、购置、搁置等义。在“收置”中,主要取其“安放、摆放”的含义。
- 两者结合,“收置”即指通过“收”的动作将物品聚集或约束,再通过“置”的动作将其安放到特定位置,完成从散乱到归整的过程。
使用场景:
“收置”常用于描述对物品、器具、文件、衣物等的整理、归类和保管行为,强调动作的条理性和目的性(如保存、防丢、整洁)。相较于单纯的“放”或“收”,“收置”更突出有条理地安放、妥善保管的意味。
权威参考来源: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虽未直接收录“收置”词条,但对“收”和“置”的释义清晰,其组合义符合汉语构词规律。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最具权威性的现代汉语工具书之一。
- 《汉语大词典》:作为大型历史性汉语语文辞典,其对“收”和“置”的古义及引申义有详尽考释,为理解复合词“收置”提供了字源基础。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
- 古籍用例佐证:虽然“收置”作为固定复合词在古代文献中不常见,但类似含义的表达可见于古籍。如《说文解字》对“收”、“置”的训释,以及历代文献中“收而藏之”、“置之于某处”等用法,均体现了“收置”的核心动作逻辑。
网络扩展解释
“收置”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
基本含义
由“收”(聚集、收拢)和“置”(安排、摆放)组成,指将物品整理后妥善安置或收藏。部分文献扩展为“安置、安顿”或“收藏”之意,如《新唐书》中“收置署中”即指安顿人员。
-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整理物品的场景,如收拾书桌、摆放家具等。也可用于抽象意义的“收藏”,如《水浒传》中“收置备用”指保存重要物品。
-
例句参考
- 知识需用礼貌装饰,否则像未琢磨的钻石,收置虽好,打磨后更珍贵。
- 诗碑廊收置历代文人的碑刻(例句)。
-
权威性补充
高权威来源明确其双重含义,并强调实际应用中的灵活性,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指向。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新唐书·叛臣传》或《水浒传》第九十四回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安魂曲按协拜奥礼半截回头人笨伯奔流彪悍卜地长亭搀亲橙丁重数牀婆子棰敕翠虬瘯癳错非道家短平快断生督眎芣苡刚简惯犯孤恓哗讙环域徽婳胡支扯叶坚纽斯骄弱骄偷絶长补短看果陵辱鸾刀禄廪露索抹角转弯墨兰木肠盘缴毗奉青宁启四体期运弱习觞客商务印书馆摄居涉嫌思而不学则殆素支台北桃诸推延外务委端吴市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