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流觞曲水的意思、流觞曲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流觞曲水的解释

古代习俗,每逢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 三国 魏 以后定为夏历三月初三日),人们于水边相聚宴饮,认为可祓除不祥。后人仿行,于环曲的水流旁宴集,在水的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饮,称为“流觞曲水”。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觴曲水。” 宋 苏轼 《和王胜之》之二:“流觴曲水无多日,更作新诗继永和。”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流觞曲水,不但仿古人馀韵,而且有趣。”亦作“ 流杯曲水 ”。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亦省作“ 流觴 ”。 宋 欧阳修 《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怜霜鬢惜年华。”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巨石镇其中流,平濶如臺,其上可布席而坐,其下可流觴。” 朱自清 《潭柘寺戒坛寺》:“只是流觞亭雅得那样俗,在石地上楞刻着蚯蚓般的槽;那样流觞,怕只有孩子们愿意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流觞曲水(liú shāng qū shuǐ)是中国古代一种富有诗意的文人雅集活动形式,源自上巳节的祓禊习俗,后演变为文人墨客饮酒赋诗的风雅之举。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字面释义

    “流觞”指让盛有酒的酒杯(觞)沿水流漂浮;“曲水”指人工开凿或自然形成的蜿蜒溪渠。合指将酒杯置于弯曲水道中顺流而下,宾客依序取饮的娱乐方式。该词条在《汉语大词典》中被明确释义为“古人每逢农历三月上巳日于弯曲的水渠旁集会,在上游放置酒杯,杯随水流,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是古代消灾祈福仪式的遗风。

  2. 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此习俗可追溯至周代“祓禊”仪式(以香草沐浴祛邪),魏晋时期发展为文人雅集的重要形式。参与者列坐水畔,酒杯漂流至面前需即兴赋诗,否则罚饮,体现了“诗酒风流”的文人精神。王羲之《兰亭集序》记载的兰亭雅集(公元353年)是最著名的实例,文中“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生动描绘了其场景。这一活动融合了自然审美、文学创作与社交礼仪,成为士大夫阶层文化身份的象征。

  3. 现代引申与象征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流觞曲水”已超越具体活动范畴,常被用于:

    • 象征雅致情趣:代指高雅的聚会或充满古典意趣的环境(如园林设计中的曲水流觞景观)。
    • 隐喻自然随性:引申为顺应自然、洒脱不拘的生活态度。
    • 文化传承符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诗词、书法、园林艺术)的标志性意象被广泛引用。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流觞曲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人雅集习俗,具体解释如下:

一、起源与含义

“流觞曲水”原为祓禊仪式的一部分,最早见于周代。古人于夏历三月上巳日(后固定为三月初三)在水边宴饮,认为可祛除灾厄。活动中,参与者沿弯曲的水道而坐,将酒杯置于上游,任其顺流而下,杯停之处的人需饮酒赋诗,称为“流觞”。

二、活动流程

  1. 环境布置:选择有环曲水流之处,如溪涧或人工开凿的蜿蜒水渠(以“旋转小火锅”作类比,生动描述其形态)。
  2. 酒杯漂流:将盛酒的羽觞(古代耳杯)放置上游,随水流自然飘动。
  3. 即兴创作:停杯者饮酒后需即兴作诗,否则罚酒,此规则在《兰亭集序》记载的雅集中尤为著名。

三、文化影响

该习俗从祭祀活动演变为文人雅士的创作聚会,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的描写,使其成为魏晋风雅的象征。宋代以后更衍生出园林中建造“流杯亭”的传统,如北京故宫禊赏亭。

四、现代意义

如今,“流觞曲水”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常出现在诗词、书画中,象征文人追求自然与艺术交融的精神境界。日本至今保留类似习俗,称为“曲水宴”。

知识扩展:成语中的“觞”指代酒杯,而“曲水”强调水道弯曲以延长漂流时间,增加趣味性。这种活动形式融合了自然审美与人文互动,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典型体现。

别人正在浏览...

阿梨诃咃柏高报差剥皮抽筋拔群出萃辩释层泉赤牛中尉驰求创意造言出港词头从放饵兵罚不责众泛觞风窦羹魁鼓兵海夷韩陵山歡动加盖借兑基金会矜能负才衿士进退无所哜咨卷握举手相庆口述冷滑论讬蟒衫痗然梅园村门垛面模,面模儿明利弥陁拟物蓬首垢面贫国贫族却非冠沙拉拉省烦从简寿圹霜奁税负説闲话谈闲天天籁集通壁兔唇驼绒无千待万苋尔香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