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霜锸的意思、霜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霜锸的解释

白亮锋利的锹。 唐 章孝标 《和顾校书新开井》:“霜鍤破桐阴,青丝试浅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霜锸"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要结合字义和古代文献用例进行解析。该词由"霜"和"锸"两个单字构成:

  1. 字义解析

    • 霜:本义指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的白色冰晶(《说文解字》:"霜,丧也,成物者。")。引申义包括:
      • 白色:如霜鬓(白发)。
      • 寒冷、肃杀:如霜威、霜锋。
      • 高洁、严正:如霜操。
      • 时节(秋季):如霜序、霜天。
    • 锸:本义指古代一种类似铁锹的挖土工具,即锹(《说文解字》:"锸,郭衣鍼也。一曰鍫也。" 段玉裁注:"鍫者,今之锹字。")。也指一种农具或兵器(如矛属)。
  2. "霜锸"的词义 将"霜"与"锸"组合,"霜锸"主要有以下两种理解:

    • 指秋收或秋耕时使用的农具(锹):此解强调"霜"的季节性含义(霜降时节,秋季)。农人在霜降前后进行秋收、翻地等农事活动,此时使用的锹可称为"霜锸"。此义较为直接,符合农事规律。
    • 比喻锋利、寒光闪闪的锹或类似工具/兵器:此解强调"霜"的比喻义(白色、寒冷、锋利)。"霜"常用来形容刀剑等兵器的寒光(如"霜刃"),故"霜锸"可指刃口如霜、寒光逼人的锹或类似器械(如矛、铲类兵器)。此义更具文学色彩。
  3. 文献用例与权威性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使用频率较低,但仍可找到例证:

    • 唐·陆龟蒙《耒耜经》:在描述古代农具时提到相关农具系统,虽未直接使用"霜锸",但"锸"作为重要农具被详细记载,其使用场景涵盖秋冬季农事,间接支持"霜锸"的第一种含义。陆龟蒙是农学家,其著作具有权威性。
    • 文学作品中:诗人可能用"霜锸"来指代秋日劳作的工具或渲染兵器的寒光。例如,杜甫等诗人善用"霜"字修饰兵器(如"霜蹄"、"霜锋"),类比可知"霜锸"的第二种含义在文学语境中存在。《全唐诗》 等典籍是研究唐代词汇的重要来源。
  4. 现代使用 "霜锸"在现代汉语中极其罕见,主要出现在研究古代农具、兵器、或特定文学作品的学术讨论中,或作为具有古雅色彩的修辞。普通词典收录较少,其释义需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工具书或专业文献。

"霜锸"是一个古语词,核心指锹类农具。其具体含义侧重有二:

  1. 季节性农具:特指秋霜时节(秋季)使用的锹,用于收获或翻耕土地。
  2. 带比喻义的器具:形容锹(或类似工具/兵器)的锋利、寒光凛冽,如同秋霜。

主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霜锸”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角度解析:

  1. 字面含义
    “霜”指白色或寒光色泽,“锸”即铁锹类工具。组合后指白亮锋利的锹,强调工具的锐利与冷光质感。

  2. 文学意象
    唐代诗人章孝标在《和顾校书新开井》中写道:“霜鍤破桐阴,青丝试浅深”,此处“霜鍤”既实指开凿工具,又暗喻劳动场景的冷冽与坚韧,赋予诗意化的意境。

  3.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古典诗文,常与开垦、挖掘等动作关联,如凿井、耕作等,通过“霜”的冷感强化环境的艰苦或工具的锐利。

总结来看,“霜锸”是兼具实用性与文学性的词汇,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双关意蕴。

别人正在浏览...

爆谷北京古观象台别具只眼长辔超雅澄靖词义打折扣得行杜二妒忌凡间返舌霏红感风官僚资本规图国庆节过谒后路荒愧回氐恚望昏天暗地火云铰链节叙激峻隽秀凯复旷额揽储理顺六慎落成典礼千儿八百浅阙球琳虬髯气壮山河瑞祝山词商估神祠生拽活拖神闲气定水画水井说称俗俚透脱忘归五彩戏无过无尽藏湘帘相为表里消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