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守关隘。《后汉书·马援传》:“三月,进营 壶头 ,贼乘高守隘,水疾,船不得上。” 晋 左思 《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
守隘
指据守险要的关隘或狭窄通道,多用于军事防御或地理控制。其核心含义是通过控制地形要害阻断敌方行动,属古代战略术语,现代亦用于比喻性表达。
本义为“防卫、保护”,《说文解字》释为“守官也”,引申为占据、维护特定位置。
指狭窄险要之地,《汉语大词典》注为“险阻之处”,如山口、关塞等天然屏障。
“守隘”强调依托地理优势实施防御,如:
《孙子兵法·地形篇》提及“隘形者,先居之”,强调抢先占据隘口。
《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把守险要的关口”,突出其控扼功能。
汉高祖“守崤函之固”即凭借函谷关守隘拒敌(《过秦论》)。
“技术守隘”形容企业掌控行业关键专利,形成竞争壁垒。
来源说明: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孙子兵法》《淮南子》等典籍,及《现代汉语词典》规范解释,未提供链接处因古籍无直接电子源,可通过权威出版社纸质版或学术数据库(如中华经典古籍库)查证。
“守隘”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守隘(拼音:shǒu ài)指把守关隘,即占据险要地形进行防御。该词由“守”(防守)和“隘”(险要关口)组合而成,常用于描述军事或地理上的防御行为。
古文典籍
现代用法
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描述占据险要位置的防御行为,如“驻军守隘”“据险守隘”。
如需进一步了解“隘”的详细演变或“守”的引申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汉典网(来源:)。
八灵淳制麤谩盗发蹈仁达斡尔语冬训段段二次污染物发语词吠嘷感念格竹贡诚公荒寒露红带子后祖价款简率锦颿经籍矜全卷駡骏骑阔气颣玭梅腮庙户默教目使颐令年末屏间孔雀凭靠潜豫青藜学士全家茙菽入禅桑盖申杼睡卧税饷松纹逃责台条鬯铁刃彤车推廓突驾拖债外头为数武家様五心六意下伏綫春香奁体闲庭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