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颠倒衣裳的意思、颠倒衣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颠倒衣裳的解释

(1).谓急促惶遽中不暇整衣。《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毛 传:“上曰衣,下曰裳。” 郑玄 笺:“絜壶氏失漏刻之节,东方未明而以为明,故羣臣促遽颠倒衣裳。” 孔颖达 疏:“传:上曰衣,下曰裳。此其相对定称,散则通名曰衣……传言此,解其颠倒之意,以裳为衣,今上者在下,是谓颠倒也。”本意是讽刺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使小官吏忙忙碌碌,后多以比喻伦常失秩。《后汉书·皇后纪序》:“爰逮 战国 ,风宪逾薄,适情任欲,颠倒衣裳,以至破国忘身,不可胜数。”

(2).谓匆忙情急之中举止失措。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边文礼 见 袁奉高 ,失次序。 奉高 曰:‘昔 尧 聘 许由 而无怍色,先生何为颠倒衣裳?’”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夜则废寝,昼则忘餐,颠倒衣裳,不知所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颠倒衣裳”是汉语中具有历史渊源与文学色彩的成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义溯源

该成语最早见于《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字面意为“天未亮时匆忙穿衣,将上衣和下裳穿反”,描述古人因紧急或慌乱导致的衣着错乱,属具体生活场景的描写(参考来源:汉典,国学大师。

二、引申义解析

后世将其抽象化为两种含义:

  1. 忙乱失序:如《世说新语》用“周仲智饮酒醉,颠倒衣裳”形容人醉酒后的狼狈状态。
  2. 颠倒常理:清代学者俞樾在《古书疑义举例》中引用此语,比喻事物本末倒置、违背常规的现象(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

三、现代语言应用

当代多用于书面语境,既保留“慌乱”的原始义(如“他接到电话后颠倒衣裳冲出门”),亦用于批评逻辑混乱的行为(如“政策制定需谨慎,不可颠倒衣裳”),常见于文学评论与社会现象分析(参考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汉典“颠倒衣裳”词条:https://www.zdic.net/hans/颠倒衣裳

: 国学大师《诗经》解析:https://www.guoxuedashi.net/shijing/

: 《汉语大词典》第12卷,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 中国社会科学网成语文化研究专栏:http://www.cssn.cn/yyx/yyx_yswh/

网络扩展解释

“颠倒衣裳”是一个源自《诗经》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字面含义与出处

  1. 字面解释
    “颠倒”指上下倒置,“衣裳”在古代指上衣和下裳(“衣”为上装,“裳”为下裙)。字面意为匆忙中穿反了衣服。

  2. 原始出处
    出自《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原诗描写小官吏因朝廷号令无常,天未亮便被紧急召见,慌乱中穿错衣物。


二、引申意义

  1. 讽刺社会秩序混乱
    最初用于讽刺朝廷作息无度、政令无常,导致下属忙乱失序,后引申为批评伦常失序或管理混乱的现象。

  2. 形容个人举止失措
    在具体情境中,也可指人因情急、慌乱而举止失态,如《西厢记诸宫调》中“夜则废寝,昼则忘餐,颠倒衣裳,不知所措”。


三、应用场景与示例


四、读音与注意事项

总结来看,这一成语兼具历史讽刺与日常形容的双重功能,既可批判宏观秩序混乱,也可描述微观的慌乱行为。

别人正在浏览...

百鸟班干部半面之旧豹脚暴鳃背鳍奰屃才疏计拙长敬祠祀导缆器抵敌定理短歌对国阸会罚筹凡情風狀供顿寡大夫耗误合离寰宇华辀胡孑建嗣尖站绞刑架接防济南骒駞拉舌头敛然林惭谷愧躶袒矛弧冒昧梅花屋主棉籽女戎配嫡嵌谷青门緑玉房识才尊贤事功十三弦仕隐算学抬肩殄熄调嘴弄舌推三推四歪歪趔趔僞夫温静乌老武训乡族小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