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涕唾的意思、涕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涕唾的解释

亦作“ 涕涶 ”。1.鼻涕和唾液。 汉 扬雄 《解嘲》:“ 蔡泽 , 山 东之匹夫也,顩颐折頞,涕唾流沫。”《汉书·扬雄传下》作“涕涶流沫”。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徐中丞》:“尝贺长至节,天寒裘秃,按察使 包括 以貂假公,公披之如忘,涕唾交挥。”

(2).擤鼻涕、吐口水。常用以表示鄙薄和轻视。 唐 杜甫 《别李义》诗:“莫怪执杯迟,我衰涕唾烦。” 唐 黄滔 《祭先外舅》:“於是涕唾声华,毫釐簪笏,枕中罢竟於名位,壶里别窥於日月。” 宋 苏舜钦 《答宋太祝见赠》诗:“翘然当路人,顾我甚涕唾。” 清 黄宗羲 《七怪》:“神仙之有无不可知,即有之,亦山林隐逸之徒,於朝市无与也。故其涕唾尘世之事,犹尘世之不得不隔絶山林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涕唾”为汉语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四个维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涕”指眼泪,“唾”指口液,二字连用构成并列结构,本义指人体代谢产生的眼泪与唾液。如《庄子·秋水》载“涕唾交流”,即用此本义描述人哭泣时涕泪俱下的生理现象。

二、词义演变 古代汉语中“涕唾”常作动词使用,表“擤涕吐唾”行为。王力《古代汉语》指出该词在《礼记·内则》中“不敢唾涕”的记载,反映古代礼仪对排泄体液的禁忌。至中古时期衍生出“轻视”义,如《晋书·王献之传》“视公荣之辈,犹唾涕耳”。

三、古籍例证 该词多出现于典籍注释,《十三经注疏》释“涕唾”为“涕谓泣涕,唾谓吐唾”,强调其生理属性。佛教典籍《大智度论》则以“涕唾”喻指人体秽物,体现宗教哲学中的身体观。

四、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词典》标注其为书面语词汇,现代多用于两类语境:医学领域特指呼吸道分泌物,文学创作中作比喻修辞,如“涕唾成珠”形容珍贵创造物,此用法可溯至《庄子·秋水》“子唾吾若将叱者”的典故。

网络扩展解释

“涕唾”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意义
    由“涕”(鼻涕或眼泪)和“唾”(唾液或吐口水)组成,指鼻涕和唾液。例如汉代扬雄《解嘲》中“涕唾流沫”即描述鼻涕与唾液混合的狼狈状态。

  2. 动作引申
    表示擤鼻涕、吐口水等行为,常用于表达轻视或鄙薄的态度。如唐代杜甫《别李义》中“我衰涕唾烦”,黄滔《祭先外舅》“涕唾声华”,均以动作暗含情绪。


二、引申义与成语用法

  1. 情感象征
    可形容极度悲伤或愤怒的状态,如“涕唾交挥”描绘情绪失控时的涕泪与唾沫交织(参考清代昭槤《啸亭杂录》)。

  2. 成语“拾人涕唾”
    指抄袭他人言论而无独创性,如《诗辨》中“非傍人篱壁,拾人涕唾得来者”。


三、古今差异

建议结合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进一步查阅古籍例句,以全面理解其演变。

别人正在浏览...

白璧青蝇半臂忍寒颁历表报冰消雾散策足禅旨驰牋崇拜冲洗触纶淳辉打掳得所法相宗刚褊割襟之盟故心孤棹汗竹洪基环利通索降诞健实谏笋件子矜奢旧井欿憾口逻肚攒阃望蜡盘良骑躐进淩暴蠡种鸾箫论语骡纲没利偏次前项器界清癖青青期丧群厉区阳融尊润浃索句韬光灭迹投赠屯慝王码电脑公司危于累卵蚊负无庸置疑笑涡斜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