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然的意思、挺然的详细解释
挺然的解释
挺拔特立貌。《南史·柳世隆传》:“挺然自立,不与众同。” 唐 杜甫 《课伐木》诗序:“维条伊枚,正直挺然。” 宋 苏轼 《祭蔡景繁文》:“挺然不倚,视退如进。”《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四·东江家藏集》:“在 茶陵 一派之中,亦挺然翘楚矣。”
词语分解
- 挺的解释 挺 ǐ 笔直,突出:笔挺。挺进。挺拔。挺立。挺秀。挺括(?)(衣服、衣料等平整)。挺劲(宯 )。 伸直,凸出:挺直。挺起腰。 支撑:挺节(坚持节操)。 很:挺好。挺香。 量词,用于挺直物:一挺机关枪。
- 然的解释 然 á 对,是:然否。不然。不以为然。 以为对,答应,信守:然纳(以为对而采纳)。然诺(许诺,信守诺言)。 这样,如此:当然。然后。然则。 表示一种语气(.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然”;.表比拟,
专业解析
“挺然”的汉语词典释义及解析
“挺然”是一个汉语形容词,主要用于描述事物或人的状态,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两层:
-
直立、挺拔的样子:
指物体或人笔直地、高高地站立或矗立,不弯曲、不倾斜,展现出一种刚劲、有力的姿态。常用于形容山峰、树木、建筑等物体的高耸直立,或形容人姿态的端正、坚定。例如:“山峰挺然耸立”、“青松挺然傲雪”。
-
特出、刚直的样子(引申义):
由“直立”的本义引申,形容人或事物在品格、气节或表现上突出、卓越、刚强正直,不随波逐流,有骨气。例如:“挺然不惧”、“挺然独立”。
权威来源参考: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对“挺然”的释义为“挺拔的样子”。该词典是汉语规范使用的权威工具书,其释义具有广泛认可度。商务印书馆官网通常提供词典介绍或部分内容展示(例如:商务印书馆工具书官网,具体词条需查阅实体书或授权电子版)。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作为大型历史性汉语语文辞典,其对“挺然”的释义更为详尽,包含“挺拔特立貌”和“正直特立貌”等义项,并引用了古代文献例证(如《徐霞客游记》)。可通过各大图书馆或授权数据库查阅。
-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务印书馆: 在解释“挺”字时,其义项“伸直,直立”与“挺然”的“直立”义直接相关。该字典是学习古汉语的经典工具书。
- 刘淇《助字辨略》等古代字书: 对“然”作为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的用法有详细说明,这是构成“挺然”这类状态形容词的关键。
文献例证:
- 形容物之直立: “忽见一峰挺然银海中,诸山皆雪浪层涌。” (清·曹贞吉《文殊院观铺海歌》)。此句描绘山峰在云海(银海)中笔直矗立的景象。
- 形容人之刚直: “(李固)胡广、赵戒闻之,皆长叹流涕,固独挺然不惧。” (《后汉书·李固传》)。此句以“挺然”形容李固面对威胁时刚强正直、毫不畏惧的气概。
“挺然”一词生动地描绘了物体笔直高耸的物理形态,并升华用以赞誉人或事物刚正不阿、卓尔不群的精神风貌。其释义在权威汉语词典中有明确记载,并得到古今文献用例的支撑。
网络扩展解释
“挺然”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人或事物挺拔、独立、不随波逐流的姿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核心含义:形容挺拔而特立的样子,强调刚直、不屈从的形态或精神。既可指具体事物(如树木、山峰),也可形容人的品格或行为(如正直、坚定)。
二、出处与用法
-
古文例证:
- 《南史·柳世隆传》:“挺然自立,不与众同。” 描述人物独立不群的品格。
- 杜甫《课伐木》诗序:“维条伊枚,正直挺然。” 以树木比喻正直的特质。
- 苏轼《祭蔡景繁文》:“挺然不倚,视退如进。” 赞颂坚守原则的品格。
-
文学扩展:
- 《三国演义》中“挺然而出”形容人物挺身而出的果敢。
- 《西游记》用“挺然而立”描绘角色傲然屹立的姿态。
三、现代应用
- 具体事物:如松柏“挺然天地之间”(形容自然物的雄伟)。
- 抽象品质:如“挺然翘楚”比喻在群体中出类拔萃。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挺拔、巍然、昂然。
- 反义词:佝偻、萎靡、依附。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用例或现代例句,可参考沪江在线词典或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巴答弊制不屑教诲采菱歌灿蔚幨帷朝坐初雪楚艳大奖赛典冠典妻鬻子仿纸贵爱衮命还退汗牛充屋禾米焕炳化身法回天无力夹脊梁揃刈胶花谨持惊怀九品中正积重考道款节列门利害离洒流失露眠露衣毛里拖毡玫阶眉叶摸夜挠抑粘度起波颯灑上逆善数石卵试札疏犷贴子彤廷头庭相外表纨袴膏粱无气歇闲尝缃囊遐烛谢豹虾席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