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袴膏粱的意思、纨袴膏粱的详细解释
纨袴膏粱的解释
指精美的衣食。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儿女英雄传》第八回:“你是个紈袴膏粱,这也无怪你不知。”
词语分解
- 纨袴的解释 亦作“ 紈絝 ”。亦作“ 紈裤 ”。细绢制的裤。古代贵族子弟所服。《汉书·叙传上》:“数年, 金华 之业絶,出与 王 许 子弟为羣,在於綺襦紈絝之间,非其好也。” 颜师古 注:“紈,素也。綺,今细綾
- 膏粱的解释 ∶肥肉和细粮。泛指肥美的食物膏粱之味。;;《孟子;告子》膏粱厚味 ∶借指富贵人家子弟伯子常自矜荫籍之美,谓 王弘曰:;天下膏梁。唯使君与下官耳。;;《宋书;荀伯子传》寄言纨裤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专业解析
"纨袴膏粱"是汉语中具有典型文化意象的成语,由"纨袴"和"膏粱"两个名词性语素构成。该成语最早见于清代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你是个纨袴膏粱,这也无怪你不知",其核心语义指向古代富贵阶层的生活状态与道德评判。
从构词法分析:
-
纨袴(wánkù):"纨"指细绢,"袴"通"裤",合指用精细丝织品制成的衣裤。该词在《汉语大词典》中被定义为"富贵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后引申为代指不事生产的富家子弟,如《宋史·鲁宗道传》所载"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袴子弟得以恩泽处耶"。
-
膏粱(gāoliáng):"膏"指动物脂肪,"粱"为优质粟米,《说文解字》注"膏谓脂凝者,粱即粟之精者"。在《孟子·告子上》中已有"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的记载,后转喻精美的饮食与奢靡生活。
二者组合后形成并列式复合词,完整释义应为:穿着华贵丝绸衣裤、食用精美膳食的贵族阶层,特指沉溺物质享受、缺乏进取精神的富贵子弟。该成语在《现代汉语成语词典》中被标注为"含贬义色彩,多用于批判骄奢淫逸的寄生阶层"。
其语义演变轨迹清晰:
- 唐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已显现社会批判意识
- 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完成语义定型
-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警示奢靡之风,如钱钟书《围城》"这些纨袴膏粱,把留学当镀金旅游"
近义表述包括"锦衣玉食""钟鸣鼎食",反义则有"布衣蔬食""箪食瓢饮"。该成语的语义场映射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奢俭对立"的价值判断,具有深刻的社会伦理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纨袴膏粱”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 字面构成:
“纨袴”指细绢制成的华美裤子(象征富贵衣着);“膏粱”指肥肉和精米(象征珍馐美食)。
- 引申义:
代指生活奢侈的富贵人家子弟,强调其因优越家境而缺乏历练或能力不足的特征。
二、出处与文学引用
- 最早出处:
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第五十六回薛宝钗的“膏粱纨袴之谈”进一步强化了该词对贵族子弟脱离实际生活的讽刺意味。
三、用法与语境
- 应用场景:
- 形容富家子弟养尊处优、不谙世事(如《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
- 批评脱离实际、只知享乐的群体(常见于文学或历史评论)。
- 感情色彩:
多含贬义,暗含对纨绔子弟无能或奢靡的批判。
四、发音与变体
- 标准读音:wán kù gāo liáng
- 常见变体:
“膏粱纨袴”(gāo liáng wán kù),两者含义相同,属语序调换。
五、相关扩展
- 近义成语:
锦衣玉食、公子王孙(侧重物质享受);
纨绔子弟、膏粱子弟(侧重人物身份)。
- 文化关联:
古代常以服饰、饮食象征阶级差异,此类成语反映了传统社会对阶层分化的观察。
示例:
“他虽出身纨袴膏粱,却立志投身科研,打破了人们对富家子的刻板印象。”
别人正在浏览...
哀婉茇葀鳖爪布鞋长休朝阶冲田辍己赐赏簇集得步进步颠扑钓川蛾眉班放仗复业感洞公心龟策后戒滉舟昏昌魂飞目断降贤交絶惊恠靳固京庾脊杖可离礼范邻长柳老悲桓龙威燕颔漫衍邈如旷世蘑菰纳宠鸟申劈面铺述潜户起科荣退丧国丧师上刀山鱓更商音芟秋收齿瘫坐统贯通统图害晚寤饷挽象刑仙童仙女狭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