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泄,排遣。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别恨离愁,满肺腑难陶洩。除纸笔代喉舌,千种相思向谁説?”
“陶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táo xiè(注音:ㄊㄠˊ ㄒㄧㄝˋ),其核心含义为发泄、排遣情感,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指通过某种方式将内心的情绪(如忧愁、思念等)抒发或排解出来,常见于描述情感释放的过程。例如《西厢记》中“别恨离愁,满肺腑难陶泄”即用此意。
构成分析
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写道:
“别恨离愁,满肺腑难陶洩。除纸笔代喉舌,千种相思向谁説?”
此处通过“陶泄”刻画了人物因离别而难以排遣的愁绪,最终以书写寄托相思。
该词多用于古典文学或诗词中,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其近义词可包括“宣泄”“抒怀”等,但“陶泄”更强调通过主动行为(如创作、书写)实现情感释放。
如需进一步了解词源或相关例句,可参考《汉典》《西厢记》等文献资料。
《陶泄》是一个汉字词组,它的意思是陶醉、沉迷。指人们心境或情感在某种事物或环境的影响下而得到满足、忘乎所以。
《陶泄》由两个部首组成,左侧的陶部是陶字的部首,右侧的泄部是泄字的部首。
陶字的笔画数为11画,泄字的笔画数为8画。
《陶泄》一词的来源较为模糊,可能形成于古代文学、艺术创作中。它在古代书画、音乐、饮食等领域常用于表达人们对各种美好事物的沉迷、欣赏、倾心等情感。
《陶泄》一词没有繁体字形式,因为其本身就是属于简体字。
古时的《陶泄》写法并未发生重大变化,与现代简化字形式相似。
1. 在那个美丽的海滩上,他陶泄于微风拂面、大海奔腾之中。
2. 这个音乐节太棒了!我完全陶泄在音乐的海洋中,无法自拔。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