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桃李之馈的意思、桃李之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桃李之馈的解释

《诗·大雅·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原谓互赠礼品,后引申指送礼,贿赂。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六》:“至其后世,不能以德而勤于法,故有吹毛求疵,詆欺无限,桃李之馈,集以成事。於是家无全行,国无廉夫,上下相循,法不能止,而仁义之风替矣。” 明 归有光 《河南策问对二道》:“而 杜林 亦讥后世不能以德而勤於法,吹毛求疵,詆欺无限,桃李之馈,集以成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桃李之馈"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指师生情谊间的礼物往来,后延伸为对品德传承的象征。该成语由"桃李"与"馈"两部分构成:"桃李"借指学生,《韩诗外传》卷七记载"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比喻老师培育的英才;"馈"即馈赠,最早见于《论语·乡党》"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据《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解释,该成语完整形态可追溯至《左传·昭公二十年》"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典故,后经文人提炼形成固定表述。在现代用法中,多用于以下场景:① 表达学生对师长的感恩回馈;② 比喻教育者培养人才的欣慰;③ 警示收受不当财物的廉洁语境。

《现代汉语词典》特别强调其双重语义:既含尊师重道的正面价值,又隐射利益输送的负面含义。如《廉政准则》引用该成语时,常取其"防微杜渐"的警示意义。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其褒贬色彩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此成语的文化内涵承载着儒家"教学相长"的伦理观,《礼记·学记》"善待问者如撞钟"的教化理念与之相通。在当代教育语境中,教育部《师德规范》明确将"拒收桃李之馈"列为教师职业守则,凸显传统成语的现代转化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桃李之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táo lǐ zhī kuì,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1. 本义与出处
    该成语源自《诗经·大雅·抑》中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原指人与人之间互相赠送桃子和李子等礼物,表达友好往来。

  2. 引申含义
    后世逐渐演变为泛指互赠礼品的行为,并进一步引申为带有目的性的“送礼”或“贿赂”。例如晋代袁宏在《后汉纪》中提到“桃李之馈,集以成事”,即暗指贿赂行为。

  3. 结构与用法

    • 语法结构:偏正式成语,多作主语或宾语。
    • 感情色彩:中性词,但具体语境中可能隐含贬义(如涉及贿赂时)。
  4. 应用示例
    明代归有光在《河南策问对二道》中写道:“吹毛求疵,诋欺无限,桃李之馈,集以成罪。”此处即指通过送礼累积罪名。

  5. 注意区分
    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含义是“礼节性互赠”还是“不正当馈赠”。例如在《诗经》原意中为褒义,而后世文献中可能偏向负面用法。

参考来源:上述解释综合了、、、、等多个权威网页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安于盘石敖仓百端兵械毕协簿伐不噎之鸟豺心劖刀超然不群捵窃踌蹰纯茂蹿房越脊粗忽德言工容顶踵抵啎遁词肥胡凤阙阜安感噎槁积古孙含英痕影华素慧圣驾临家书抵万金霁颜拘拘口琴恇惧昆仑竹涟漪淋露鸾皇煤斤秘本陪赏辟差匹偶蒲陶酒扑责牵断荣贵软尺沙狐沙木删裁绶鸡书本气硕岸署用太歳头上动土屠坊屠佐心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