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俗文学的意思、通俗文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俗文学的解释

除了历史上的民间文学以外,还包括现实创作的通俗化、大众化,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以满足一般读者消遣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又称大众文学、俗文学。与严肃文学、雅文学相对而言。《文化周报》1987.8.12:“‘通俗文学’是雅俗共赏的独具自身特有光彩的‘民众文学’。”《新闻出版报》1990.12.22:“要推动通俗文学超越现状,有更新的发展,必须下大力抓好通俗文学创作队伍和编辑队伍的建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通俗文学是指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具有较强故事性和娱乐性,易于被普通读者理解和接受的文学作品。其核心特征在于通俗性与普及性,与高雅文学(纯文学)形成对照。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汉语词典定义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定义通俗文学为“适合一般群众的水平和需要,容易叫群众理解和接受的文学作品”,强调其受众广泛性与内容平易性。

  2. 《辞海》(第七版)

    补充说明其“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生动曲折,多反映世俗生活”,突出题材与表达形式的民间性。


二、核心特征

  1. 语言大众化

    使用日常口语或浅白书面语,避免艰深修辞,如金庸武侠小说中对话贴近生活。

  2. 情节主导性

    以悬念、冲突推动叙事,如侦探小说《福尔摩斯》依靠离奇案件吸引读者。

  3. 娱乐功能突出

    侧重消遣性,如言情小说通过情感纠葛满足读者情感代偿需求(《中国大众文学史》,1990)。

  4. 反映世俗价值观

    题材多涉及爱情、侠义、市井生活,如《三言二拍》描绘市井阶层生存状态。


三、典型体裁与代表作品

体裁 代表作品 核心特点
武侠小说 金庸《射雕英雄传》 侠义精神、江湖恩怨
言情小说 琼瑶《窗外》 情感冲突、理想化爱情
侦探小说 程小青《霍桑探案》 逻辑推理、悬疑解谜
历史演义 《三国演义》 史实改编、英雄叙事

四、学术视角补充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指出:“通俗文学并非艺术性的反面,而是以不同美学标准服务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其文化传播价值不可替代。”(《中国小说叙事模式转变》,2010)


参考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2. 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第七版)
  3. 金庸《射雕英雄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4. 柯南·道尔著,刘青翻译《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译林出版社)
  5. 冯梦龙《喻世明言》(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通俗文学是以大众化语言和娱乐性为核心,满足读者消遣需求的文学形式,其定义和特点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定义

通俗文学是由文人创作、依托大众传播媒介(如报刊、网络)传播的商品性文学,遵循市场规律运作,核心目标是为读者提供娱乐体验。它既包含历史民间文学,也涵盖现代创作的通俗化作品,常被称为"大众文学"或"俗文学"。

二、核心特征

  1. 娱乐导向:以消遣性为主要目的,如武侠、言情等题材作品
  2. 商业属性:具有较高市场价值,通过发行量体现受欢迎程度
  3. 传播载体:依赖报纸连载、网络平台等大众媒介传播
  4. 语言风格:采用浅显易懂的表达方式,符合大众阅读水平

三、与严肃文学对比

与追求艺术深度的雅文学不同,通俗文学更注重故事性和可读性。但二者并非绝对对立,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最初作为通俗文学出现,后成为经典名著。

四、社会意义

• 反映普通民众的情感诉求与价值观念
• 作为文化传播载体推动文学普及
• 需通过专业创作队伍建设提升质量(《文化周报》观点)

当前通俗文学已发展出网络文学等新形态,但其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的核心功能始终未变。

别人正在浏览...

百帕臂胛波涟常胜将军谄顔搽脂抹粉螭鬽充摄椿囷倒逼达知电临督察犯吏发议阜财谣高文秀官架子管押孤寡不谷闺训濠上花攒绮簇黄梅天黄云白草患难与共浣纱石火塔子见弹求鹗加薪解解京坻纪善稽诣鞠茂草开田冽风慺诚鸾门面妆迷恋骸骨民有菜色木兽啮啖逆治绮縠青川情窟人心惟危肉袒牵羊儒帅事干孀嫠述敍送花填词外需忘机瓮晩年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