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陶瓠的意思、陶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陶瓠的解释

陶制的壶。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污尊抔饮,盖无爵觴樽俎。及其后,庶人器用,即竹柳陶瓠而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陶瓠”为汉语复合词,需拆解分析其构成与引申义。

一、单字解析

  1. 陶:
    • 本义指用黏土烧制的器皿,如《说文解字》释“陶,再成丘也,从阜匋声”。
    • 引申为“陶冶”“熏陶”,表文化教化之义,如《礼记·王制》载“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皆所以明人伦也,陶人心而成俗也”。
  2. 瓠:
    • 指葫芦类植物果实,《说文解字》注“瓠,匏也”,后特指可制容器或乐器的葫芦,如《诗经·豳风》云“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壶”通“瓠”)。

二、复合词义推测

“陶瓠”未见收录于《汉语大词典》《辞海》等权威辞书,可能属生僻组合或特定语境造词。

三、文献参考建议

该词暂无权威典籍直接记载,建议进一步查阅《尔雅》《方言》等古籍或地方志,考察是否存在区域化用典。

网络扩展解释

“陶瓠”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释:

1.基础释义

“陶瓠”指陶制的壶,属于古代民间常见的容器,主要用于盛放液体或食物。其名称由“陶”(陶器)和“瓠”(葫芦形器皿)组合而成,可能因形似葫芦而得名。

2.文献引证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桓宽的《盐铁论·散不足》:“古者污尊抔饮,盖无爵觞樽俎。及其后,庶人器用,即竹柳陶瓠而已。”
此句说明,古代普通百姓的日常器具多为竹、柳编织物或陶制壶类,与贵族使用的青铜礼器(如爵、觞)形成对比。

3.用途与材质

4.综合释义

“陶瓠”反映了古代社会阶层差异:贵族使用青铜礼器,而平民多用陶器或天然材料制品。该词也体现了汉代手工业发展及日常生活用品的演变。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盐铁论》原文或相关考古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爱杀不静才哲场次朝会朝物吊牀东晋焚靡佛祠关情脉脉函稿挥汗成雨谏珂剪僇禁饬浸水纠合之众局定决然开云见天旷日离久苦莘浪当劳怨猎辇蠡见流腔流调龙退陆运旅榜谩侮蒙辜猛乍囓镞呕苻平天冠破券乾薪青祥求知耆壮蕤宾弱水森林生态系统深度神洲饰奬湿肉伴乾柴事职霜蓬赎取鼠尾轿罤筌外事卫助武达乌台客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