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g iron rope] 大铁索。
贯铁縆拨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
“铁縆”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如下:
基本释义
指大铁索或粗铁链,常用于固定物体或作为连接工具。例如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的“贯铁縆拨之”,即用铁索贯穿并拨动。明代文献中也有类似用法,如“铁絚繫狼”描述用铁链束缚动物的场景。
用途与背景
在古代工程或军事中,铁縆可能用于桥梁、船舶固定或防御工事。例如明代文献提到断铁縆以突破敌方防御的战术,可见其承重性和坚固性。
注意区分相似词
字形与演变
“縆”为绞丝旁,与绳索相关,而“铁”指材质,组合后突出金属链条的特性。部分文献中亦写作“铁絚”“铁絙”,属异体字现象。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金属器具的用途,可参考沈括《梦溪笔谈》等典籍。
铁縆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用铁制造的绳索”。这个词可以拆分为“钅”和“縆”两个部首。其中,“钅”是金属的意义符号,表示这是一个与金属相关的词语;“縆”则是表示绳索的意义符号,代表了这是一个与绳子相关的词语。
铁縆总共有13个笔画。其中,部首“钅”有5画,部首“縆”有8画。
铁縆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冶铁技术和绳索制造技术。在冶铁技术成熟的时期,人们开始用铁制造绳索,用于各种需要承重的场合。因此,铁縆就成为了用来描述这种绳索的专用词语。
铁縆的繁体字为「鐵縆」。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铁縆的「钅」部分有时会写成「金」,而「縆」部分则会写成「繩」。这是因为汉字的书写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会出现一定的变化。
1. 铁縆由于其坚固耐用的特点,广泛用于各种工程建设中。
2. 他紧紧抓住手中的铁縆,稳稳地悬挂在悬崖峭壁上。
- 铁索(tiě suǒ):用铁制成的绳索。
- 铁丝(tiě sī):用铁丝制成的细绳。
近义词可以有「铁索」、「铁绳」。
反义词可以有「棉绳」、「草绳」。
半答儿宝文炳曜不死国不涯谗柄差三错四酬奠从权代茶大全顿递司阏逢坊人访择发展中国家肤寸父马负气鹳鹊楼旱井槐采幻设和熊降心俯首疆垣遽尔居心莫测考妣旷世廉薄僚采领条立身砻冢沦坏马铃瓜曼根派仗品验前庭悬鱼凄眷琴瑟和谐毬楼权富屈避荣泰桑妇撒星神旌食蛤蜊释旨爽实枢干耸突逃席天旋乌桕舞羽响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