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乌桕的意思、乌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乌桕的解释

见“ 乌臼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乌桕(学名:Sapium sebiferumTriadica sebifera)是大戟科乌桕属的落叶乔木,具有丰富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乌桕是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栽培历史超过1400年。其名称来源有两种说法:

  1. 乌鸦食性说:因乌鸦喜食其种子而得名(《本草纲目》记载);
  2. 形态特征说:老树根部腐烂后呈黑色臼状,故称“乌桕”。

二、形态特征

三、主要价值

  1. 经济用途

    • 蜡与油脂:种子外层蜡质(桕蜡)可制蜡烛、肥皂;种仁榨取的桕油用于油漆、油墨;
    • 木材:质地坚硬,适合雕刻及家具制作;
    • 染色:叶片含单宁酸,可提取天然黑色染料,古诗有“乌臼能缁素”的描述。
  2. 药用价值
    根皮、树皮及叶可入药,具解毒、利尿功效,壮医用于治疗水肿、毒蛇咬伤等症。

  3. 观赏价值
    春秋季叶色红艳,常作为园林景观树种。

四、文化寓意

乌桕在传统文化中象征多子多福、喜庆、思念故乡等,其红叶与连理枝形态常被赋予爱情长久之意。南宋诗人杨万里曾以“清霜染作绯”赞美其叶色变化。

五、分布与习性

乌桕集经济、观赏、文化价值于一体,是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体现。如需更详细分类或栽培信息,可参考林业局或植物学权威资料(如、6)。

网络扩展解释二

乌桕

乌桕(wū jú)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乌”和“桕”。乌桕是一种木本植物,又名山桕,属于桑科植物,常见于中国南方地区。

拆分部首和笔画

乌桕的拆分部首是木字旁,并且是由10画组成。

来源

“乌桕”这个词的来源比较特殊,一般认为是由于乌桕树的果实呈乌黑色而得名。乌桕果实富含糖分,有时会被人们用来制作糖葫芦。

繁体

繁体字中“乌桕”是「烏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乌桕的“乌”字有时会写成“烏”,但意思和发音并无不同。

例句

1. 这棵乌桕树已经种了好几年了,果实越来越大了。

2. 乌桕的果实还可以用来酿造酒。

组词

乌桕林、乌桕树、乌桕油、乌桕叶、乌桕果、乌桕苗等。

近义词

山桃、山桃子

反义词

白桕、白桕子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