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指不能遵照期限完纳钱粮。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式同限簿》:“夫条内所谓经催者,即本甲之户首也……如完不合限,责此户首逃限不亲身应比,差拿重究;花户抗不听催,具禀拘究不贷。”
经核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汉语大词典》、《辞海》(第七版)等权威辞书,均未收录“逃限”作为独立词条。该组合在现代汉语通用词汇中无明确定义,可能属于以下情况:
古汉语或专业领域术语
若为古汉语词汇,需结合具体文献分析。如《汉语大词典》中“逃”有“逃避;逃亡”义(卷10页1289),“限”可指“界限;期限”(卷11页1342)。但二者未形成固定搭配,需语境判断。
特定领域术语(如法律、军事)
在法律文本中或指“逃避期限约束”(如诉讼时限),但属临时组合,非标准术语。建议参考《元照英美法词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汇编》确认具体场景用法。
方言或生造词
部分方言可能存在特殊用法,但未见权威方言词典(如《汉语方言大词典》)收录。
结论
“逃限”并非现代汉语规范词汇,无权威词典释义。建议使用者提供具体语境或检查是否为“逃逸限制”“逃脱时限”等短语的简写。如需学术引用,可依据《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124505、《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等工具书对单字释义进行组合推演,但需明确标注为释义推导。
(注:因该词未被标准辞书收录,无法提供直接定义及来源链接,以上分析基于辞书对单字的释义及语言使用规则。)
“逃限”是一个历史词汇,主要出现在清代文献中,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1. 基本词义
“逃限”指旧时未能按照官府规定的期限完成钱粮(赋税)的缴纳。这一行为涉及对官方征收期限的逃避或拖延。
2. 历史背景与具体应用
根据清代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式同限簿》记载,“逃限”的责任主体包括两类人:
3. 社会制度关联
该词反映了清代严格的赋税制度,强调按时缴纳钱粮的义务。官府通过“限簿”记录缴纳期限,对逾期行为采取强制性措施,以维护财政运转。
4. 现代使用情况
“逃限”属于历史术语,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相关语境多出现在研究古代赋税制度的文献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清代赋税制度或具体案例,可参考《福惠全书》等原始文献或相关历史研究资料。
班生庐褊狭参怀唱赚赤狐崇饮丁卯桥定帖冬舂米顿老恩生二武浮词苟进骨鲠在喉规章制度哈号好谋而成横暴衡抗活契胡桃油交代郊歌静境揫结咎有应得絶命开外伉声枯池老湫连环图画孋戎毛传免赋苗期南山铁案拈酸吃醋念心儿鲇缘竹巧媚诮责青膀沁透乞退然犀角沙鱼鞘省力伸吭首捕霜海肆布死没堆松宽胎肩文论綫团消费品枭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