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公尺原器英文解释翻译、公尺原器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机】 prototype meter

分词翻译:

公尺的英语翻译:

meter; metre
【医】 meter; metre
【经】 meter

原的英语翻译:

former; original
【化】 ortho-
【医】 arch-; arche-; ortho-; pro-; prot-; proto-

器的英语翻译:

implement; organ; utensil; ware
【医】 apparatus; appliance; crgan; device; organa; organon; organum; vessel

专业解析

公尺原器(英文:International Prototype Meter)是国际单位制中“米”的实体基准定义物,1889年由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正式确立。该标准器采用铂(90%)与铱(10%)合金铸造,截面呈特鲁维勒(X)型,总长度1.02米,两端抛光面上刻有三条与轴线垂直的平行线,在0°C时两条中线间距定义为1米。

作为全球长度单位的最高基准,国际计量局(BIPM)将其保存在法国塞夫尔的地下保险库,恒温恒压环境下由三层钟形玻璃罩防护。根据《米制公约》规定,各国需以公尺原器为母本制作国家级副原器,例如美国第27号副原器现藏于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

该标准器的科学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首次实现全球统一长度标准,消除各国测量差异;第二,合金材质的热膨胀系数仅为0.9μm/°C,确保温度波动下的稳定性;第三,定义方式突破地域限制,推动国际贸易与科研合作标准化进程。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采用氪-86原子光谱定义米后,公尺原器仍作为实体基准保存于国际计量局博物馆。

网络扩展解释

公尺原器是历史上用于定义和统一长度单位“公尺”(即“米”)的实物标准器具。以下是其详细解释及发展历程:

一、定义与起源

公尺原器最初是1791年由巴黎科学院制定的长度基准,定义为「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从北极到赤道长度的千万分之一为一公尺」。为实现这一理论定义,科学家耗时6年测量敦克尔克至巴塞罗那的实际距离,并据此铸造了第一代白金棒作为实物标准(即公尺原器)。然而,受限于当时测量技术,该原器存在0.2毫米的误差。

二、材质与改进

1889年,国际度量衡局对公尺原器进行重大改良,采用铂铱合金(90%铂+10%铱)替代纯白金,并设计为X形横截面以提高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共制作30支此类原器,分发给各签约国作为国家标准,其中第6号原器被国际度量衡局保留为国际基准。

三、国际统一与演变

1875年,20个国家签署《米制公约》,正式成立国际度量衡局推动公尺标准化。1927年,公尺定义更新为「在0°C时,国际公尺原器两端刻线间的距离」,进一步强化实物标准的权威性。直至1960年,国际单位制改用光波长重新定义米,实物原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四、意义与局限性

公尺原器的出现首次实现了全球长度单位的统一,促进了科学和贸易发展。但其局限性在于实物易受环境(如温度、氧化)影响,且理论定义与实物存在固有误差。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相关历史文献或国际度量衡局档案。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仓库仓单词项打卡会计机电致伸缩效应骶部寄生胎对碘苯磺酸亚汞反用换流器伏-普二氏反应赴汤蹈火杠子贯通炉解决记录的职能绝对主义具有资格可见度表可因子化图老朽邻人的磨耗锥颞中沟诺孕烯酮撇渣乳液迷乱闪电状偏头痛商标信誉神经颊囊食孑孓的死态外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