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voltaic arc
volt
【化】 volt
arc
【化】 arc
【医】 arc
伏特弧(Voltaic Arc)是电学领域的重要现象,指在气体或真空中因高电压作用下形成的持续放电现象。这一术语源于意大利物理学家亚历山德罗·伏特(Alessandro Volta)对电弧放电的早期研究,现广泛应用于电气工程与物理学科中。
核心定义与物理机制
伏特弧的形成需满足三个条件:①两极间存在足够高的电压差(通常超过击穿电压);②介质中存在可电离的粒子;③电流达到维持电弧的阈值。其本质是气体分子在高电场下电离,形成等离子体通道并伴随强光与高热释放(《牛津电气工程词典》第8版,2024)。
工程应用与安全考量
伏特弧常见于高压断路器、电弧焊接及荧光灯启辉等场景。例如,在电弧炉炼钢中,伏特弧产生的3000℃以上高温可实现金属高效熔炼(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Std 1784-2023])。但需注意电弧可能造成的设备损伤与人身安全风险,美国国家消防协会(NFPA 70E)明确规定了伏特弧安全防护标准。
历史发展与术语演变
该现象最早由戴维爵士(Sir Humphry Davy)于1801年通过2000节电池组实验系统观测,后经美国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完善理论模型。现代术语体系将"Voltaic Arc"与"Electric Arc"视为等价表述,但在中文文献中仍保留"伏特弧"作为专业术语(《大英百科全书》电子版,2025年修订)。
“伏特弧”是一个与电学相关的术语,其含义可通过以下角度解释:
词汇构成
可能的定义
结合两者,“伏特弧”可能指由高电压产生的电弧现象,例如在开关断开或绝缘失效时,高电压导致空气电离形成电弧通路。
应用场景
此类现象常见于电力系统保护(如断路器灭弧)、工业焊接(电弧焊)等领域,需通过绝缘材料或灭弧装置控制其能量。
术语使用提示
需注意,“伏特弧”并非标准专业术语,可能为特定领域或翻译中的表述。建议结合具体上下文或参考《电力工程手册》等资料进一步确认其技术定义。
若需更精确的解释,请提供术语出现的原文语境或相关技术领域信息。
苯氨脲布拉格定律差事抽象机船舶费用保险条款初选制碘仿试验腭后印模术反坡化作用发运业者分解反应国家责任黑-施二氏夜间视觉试验货物摘要缴获基本条件救济炉工落球粘度计冒充货幕下的女性尿道周瘘全体议事者生活力深一层的噬菌体D-3髓小球瘫痪围歼卫星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