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teau bridge; float bridge; floating bridge; pontoon; raft bridge
浮桥(英文:pontoon bridge/floating bridge)是一种依靠浮力支撑桥面荷载的临时性或半永久性水上交通设施。其核心特征是利用密封浮筒、船只、充气模块等可漂浮装置作为承重基础,通过锚固系统与两岸连接,形成可拆卸的水上通道。
一、结构原理与工程特性
浮桥由浮体单元、桥面系统、连接构件和锚定装置四部分组成。浮体通常采用金属箱体、高分子复合材料或充气橡胶结构《中国大百科全书·土木工程卷》)。现代工程设计中,浮桥单位长度的浮力需满足公式:
$$
Fb ≥ frac{W{total}}{n}
$$
其中$Fb$为单个浮体有效浮力,$W{total}$为总荷载,$n$为浮体数量。美国陆军工程兵团技术手册TM 5-312记载,军用浮桥需满足抗3级水流冲击的特殊锚固标准美国陆军工程出版物)。
二、应用场景分类
三、历史演变考证
公元前11世纪中国周代已有"造舟为梁"的文献记载(《诗经·大雅》),罗马帝国时期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详细描述了木制浮桥的建造工艺。现代浮桥技术发展可参考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ABSE)2018年发布的《浮动结构技术白皮书》。
四、安全规范标准
英国BSI制定的BS 6349-4:2020对浮桥抗风浪性能提出分级测试要求,包括:
中国交通运输部《浮桥通行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单跨浮桥最大通行荷载不得超过设计值的75%。
浮桥是一种通过船只、浮箱或其他浮体支撑桥面,临时搭建在水面上的桥梁结构。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浮桥又称“浮梁”,核心特征是用船、筏、浮箱等代替固定桥墩,使桥体漂浮于水面。其结构通常由浮体、桥面、锚固系统三部分组成。
中国最早记载见于《诗经·大雅·大明》,记载周文王公元前1184年在渭河架设浮桥迎亲。国外最早记录为波斯帝国居鲁士大帝公元前537年在美索不达米亚建造的浮桥。
优势:建造快速、成本低、可拆卸;局限:阻断航道、抗风浪能力弱、需定期维护。
注:如需查看具体古籍案例或工程标准,可参考《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尔雅·释水》等文献记载。
畚箕表面负荷步行术财产的转质仓鼠属操作箱测颅术常备步兵沉闷地穿孔板到期全部付清电马达俄里二次沥青处理复方金鸡纳酊高阶资料链结控制隔离性囊肿跟踪目标国籍证明行结束赫尔希来伯系统劳丹尼丁泪骨前脓肿令尊轮匝带玫瑰菌素趋化性测定上述证人他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