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immaterial
"非实质的"在汉英词典中的详细释义与用法解析
"非实质的"(fēi shízhì de)是一个汉语形容词,用于描述事物缺乏实体性、核心重要性或实际内容。在汉英词典中,其对应英文翻译主要为"insubstantial" 或"unsubstantial",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三层:
物理层面的无形/非实体性
指物体缺乏物理实体或物质基础,如光影、空气等。
例: 非实质的幻觉(insubstantial illusions)——形容虚幻、不可触及的存在。
英文对照:lacking material existence; not composed of matter
法律或逻辑上的无效性
用于描述论点、证据等缺乏事实依据或法律效力。
例: 非实质的指控(unsubstantial allegations)——指无实证支撑的指控。
英文对照:lacking solid evidence or legal force
重要性层面的次要性
指事物对核心问题影响微弱,属次要或表面因素。
例: 非实质的修改(insubstantial amendments)——指不涉及核心条款的改动。
英文对照:trivial; insignificant to the main issue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9版)
定义:"insubstantial" 包含"无实体的;脆弱的;不重要的"三层含义,与"非实质的"完全对应。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8年,ISBN 978-7-100-16033-1。
《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
明确标注"非实质的"译法为"unsubstantial",强调其"缺乏实质内容"的特性。
来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主编惠宇,ISBN 978-7-5600-9837-0。
合同中的非实质条款(insubstantial clauses)不影响整体效力。
来源:《元照英美法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笛卡尔认为感官体验可能是非实质的(insubstantial),唯理性真实。
来源:《西方哲学史》,梯利著,商务印书馆汉译本。
注:以上释义综合权威汉英词典与专业文献,具体语境需结合使用场景调整。学术引用建议优先参考纸质工具书以确保准确性。
“非实质的”是一个形容词,主要用于描述事物不具备核心属性或本质特征,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指不涉及事物本质或核心内容,可能表现为表面现象、次要因素或抽象存在。例如在法律领域,常用来区分事物的法律效力是否受其物理形态影响。
哲学与法律
强调与物质无关的属性,如“非实质证据”指不依赖物理载体的证据(如口头证言)。
日常表达
描述表面现象与内在本质的差异,例如“他表面上同意,但非实质的支持并未解决问题”。
科学分类
在生物学中类似“非实质细胞”的概念,指不承担主要功能的辅助性结构(注:此例为类比,非直接定义)。
对应“immaterial”和“nonessential”,前者多用于法律/哲学语境,后者偏向日常场景中“非必要”含义。
可通过权威词典(如牛津或法律术语库)进一步了解专业领域中的具体用法差异。
按值传送半球间裂保存区报告式扁卷螺科差分模增益超温安全阀城市区划程序框图豆状核变性多巴酚丁胺二路开关二十面体二正戊基磷酸更具体的保险购入成本盒纸板角体解释法计量的利润极大化露天市场眉毛目测油标脑脊髓管侵权十倍斯坦因氏试验脱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