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门格氏综合征英文解释翻译、艾森门格氏综合征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Eisenmenger's syndrome
分词翻译:
艾的英语翻译:
moxa
【医】 Artemisia vulgaris L.; moxa
森的英语翻译:
dark; full of trees; gloomy; in multitudes
门的英语翻译:
class; door; gate; gateway; ostium; phylum; school
【计】 gate
【医】 binary division; hili; hilum; hilus; phylum; pore; Pori; porta; portae
portal; porus; pyla
【经】 portal
格的英语翻译:
case; division; metre; square; standard; style
【计】 lattice
氏的英语翻译:
family name; surname
综合征的英语翻译:
【医】 complex; symptom complex; symptom grouping; symptom-complex
symptom-group; symptomes complice; syndrome
专业解析
艾森门格氏综合征(Eisenmenger Syndrome)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并发症,由未经治疗的心内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进展而来。其核心病理特征是肺动脉高压达到或超过体循环压力水平,导致心内分流方向发生逆转(从最初的左向右分流变为右向左分流或双向分流),引发全身性低氧血症和多器官损害。
一、中文命名溯源
“艾森门格氏综合征”得名于奥地利医生维克多·艾森门格(Victor Eisenmenger)。1897年,他首次报道了一名32岁男性患者因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最终死于肺动脉高压和发绀的病例 。这一命名遵循医学界以发现者姓氏命名的传统(后缀“氏”表示所属关系)。
二、英文术语解析
英文术语“Eisenmenger Syndrome” 由两部分构成:
- Eisenmenger:直接源自发现者姓氏,体现医学史渊源。
- Syndrome:源于希腊语 syndromē(意为“同时发生”),指代一系列特征性症状和体征的集合,强调该病的多系统临床表现 。
三、病理机制定义
该综合征的本质是肺血管病变导致的不可逆性肺动脉高压:
- 初始阶段:先天性心脏缺损引起左心系统(高压)向右心系统(低压)的分流,增加肺血流量。
- 进展阶段:长期高流量冲击导致肺小动脉内膜增生、中层肥厚、血管闭塞,肺血管阻力持续升高。
- 终末阶段:右心压力超过左心,分流方向逆转,未经氧合的静脉血直接进入体循环,造成中心性发绀(低氧血症的核心表现) 。
四、核心临床特征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1),其诊断需满足:
- 基础病变:存在先天性心内分流缺损。
- 血流动力学改变:肺动脉压力 ≥ 体循环压力的2/3,或肺血管阻力 > 5 Wood单位。
- 典型表现:
- 静息或活动后发绀(血氧饱和度常 < 90%)。
- 杵状指(趾)。
-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缺氧)。
- 右心衰竭体征(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 。
权威参考文献
- Victor Eisenmenger原始文献(德文): Eisenmenger V. Die angeborenen Defekte der Kammerscheidewand. Zeitschrift für Klinische Medizin. 1897;32(Suppl):1-28.
- 术语学来源: Merriam-Webster Medical Dictionary. "Syndrome". [链接]
- 病理机制: Galiè N, et al. 2015 ESC/ERS Guidelines for pulmonary hypertension.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6;37(1):67-119. [DOI:10.1093/eurheartj/ehv317]
- 诊断标准: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1th Revision (ICD-11). Code: LA8F.0. [链接]
(注:虚拟文献来源格式仅供示例,实际引用需替换为真实可访问的权威医学数据库链接如PubMed、WHO或期刊官网)
网络扩展解释
艾森门格综合征(Eisenmenger Syndrome)是一种由先天性心脏病发展而来的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肺动脉高压和血液分流方向逆转。以下从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定义与核心机制
该综合征属于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终末阶段。最初患者因心脏结构异常(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等)存在左向右的血液分流,随着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最终超过体循环压力,导致血液分流方向逆转为右向左或双向分流,引发全身性低氧血症。
二、主要病因
- 先天性心脏缺陷:常见于室间隔缺损(占75%)、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等未及时矫治的病例;
- 肺动脉高压进展:长期左向右分流导致肺血管重构,形成不可逆的器质性肺动脉阻塞。
三、典型临床表现
- 核心症状:活动后加重的青紫(发绀)、杵状指(趾)、呼吸困难;
- 伴随症状:乏力、头晕、晕厥,晚期可出现右心衰竭(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
- 特征性体征: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胸骨左缘收缩期杂音减弱或消失。
四、诊断与治疗
- 诊断方法: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及分流方向)、心导管检查(测量肺动脉压力)、血气分析(低氧血症);
- 治疗原则:
- 禁忌手术:已发展为右向左分流者无法通过常规手术矫治;
- 药物管理:使用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如波生坦)、抗凝治疗;
- 终极疗法:心肺联合移植,但因供体稀缺难以实施。
五、特殊注意事项
- 妊娠风险:女性患者妊娠死亡率高达30%-50%,需严格避孕;
- 预后:确诊后平均生存期约20-50岁,主要死因为心力衰竭或猝死。
注:如需更详细病理机制或最新治疗进展,可参考心血管专科文献或访问权威医学数据库。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摆动回音保持中立不偏变换炉产品准备吃草贷款的对象顿斜多用逻辑门反应堆外燃料投入量发送时间副品红无色母体副装置割刀公证员刮器行情的变动互补商品空气燃料混合物勒维特氏体领试规模化学反应礼尚往来民会内脏易位尼鸢尾黄素盘旋犬状痉挛人工后援人造边界受他人权力支配者调整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