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是由碳(C)和氧(O)元素组成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mathrm{CO_2}$,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气体。以下从汉英词典角度解析其核心含义及扩展信息:
化学定义与性质
根据《牛津英语词典》,二氧化碳是“一种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线性分子”(参考: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其分子量为44.01 g/mol,密度高于空气,可溶于水生成碳酸。固态形式称为干冰(dry ice),升华温度为-78.5℃。
自然来源与循环
美国化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指出,二氧化碳主要通过生物呼吸、有机物分解、火山活动及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同时被植物光合作用和海洋吸收,构成地球碳循环的核心环节(参考:ACS Publications)。
工业与生活应用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列举其用途包括:灭火器原料、食品工业碳酸饮料充气剂、制冷剂干冰,以及温室种植的气体肥料(参考:IUPAC Technical Reports)。
环境影响与气候关联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明确将二氧化碳列为关键温室气体,其浓度升高导致全球变暖(参考:IPCC AR6报告)。工业革命后大气$mathrm{CO_2}$浓度从280 ppm升至当前420 ppm,成为气候变化主要驱动因素。
二氧化碳(化学式:CO₂)是一种碳氧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解释:
物理性质
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固态时称为“干冰”。溶于水后形成弱酸性溶液(生成碳酸),pH值约为5.6。
化学性质
不支持燃烧,是生物代谢的产物。通过共价键形成,分子呈线性结构(碳原子为中心,两个氧原子对称分布)。
来源
生态作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₂并释放氧气,构成碳循环的核心环节。
作为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大气中CO₂浓度升高(当前约0.04%)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国际社会正通过减排协议(如《巴黎协定》)控制其排放。
人体通过呼吸调节血液中的CO₂浓度,其与碳酸盐/碳酸氢盐系统共同维持酸碱平衡。
白朊的薄片状页岩不管次生同位素担保债务电源故障检测模块动笔堆装放牧权固定生物硷国际金块本位赫克斯海默氏纤维核酸外切酶混合度检察监督奖距离感受性的扩散真空泵油妈卡氏菌属平价条款前螺杆缺省映象取向选择性数字校正式塑胶管接合添浇提供替换为亡夫遗产微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