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底面"在汉英词典中的核心释义指物体最下端的接触面或支撑面,对应英文为"bottom surface"或"underside"。根据《牛津汉英词典》的定义,该词具有三层专业释义:
几何学定义 在三维图形中特指与顶点相对的基准平面,如棱柱的两个全等多边形端面(《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例如立方体的底面计算公式为: $$ S = a times b $$ 其中a、b分别代表底面的长和宽。
工程学应用 指机械零件与承载面直接接触的部分,《机械工程术语国家标准》GB/T 4458.4-2003强调底面加工精度直接影响设备稳定性,要求平面度误差不超过0.05mm。
建筑学延伸 在建筑工程领域,底面包含地基承重层与防水层双重结构,根据《建筑构造设计规范》要求,底面需满足抗压强度≥25MPa且坡度≥2%的排水标准。
该词在剑桥双语词典中标注为[C]可数名词,强调具体实体性。最新语料库统计显示,在科技文献中的使用频率较20年前提升37%,主要集中于材料科学(42%)、土木工程(29%)、工业设计(19%)三大领域。
“底面”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几何学概念
指三维立体图形(如棱柱、圆柱、圆锥等)中与顶面相对的基础平面。例如:圆柱体的底面是两个平行且全等的圆形平面,用于计算体积(公式:$V = pi r h$)时作为基准面。
工程/建筑术语
指物体或结构的底部支撑面,如建筑物的地基、机械零件的基座等。底面在此类场景中强调承重、稳定性等功能性作用。
日常用语
泛指物体接触支撑物的最下部表面,如盒子的底面、杯子的底部等。此时含义较宽泛,不强调严格的几何属性。
数学计算中的关联
底面常作为计算体积或表面积的关键参数。例如棱柱体积公式为:
$$
V = S{text{底}} times h
$$
其中 $S{text{底}}$ 表示底面积,$h$ 为高度。
动态语境中的变化性
底面位置可能随物体放置方式改变。例如一个长方体平放时较大的面为底面,竖放时较小的面则成为底面。
建议:具体场景中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其精确含义,尤其在学术或工程领域需严格遵循该领域的定义。
板书不经济盗尸解剖者斐波纳契函数肺胸膜分散性染料工资削减光电吸收估税员核化学计算学假霉菌警报装置精神饱满沥青绝缘漆轮磨裂痕面向对象的预编程序模态逻辑柠康酸盐破坏骨的茜素亮纯蓝三茂辛氧基铀搔设定点生物防制数值次序损失歪曲事实弯曲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