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ll on
"拜望"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敬语动词,其核心含义指怀着敬意去探望长辈、师长或德高望重者。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三版)和《牛津高阶汉英双解词典》(第9版)的释义,该词包含三层语义特征:
行为属性:区别于普通拜访的"探望",强调拜访者主动前往的礼仪性行为,常见于正式书信或书面表达。如《商务汉语800句》中建议:"拟于下月初拜望贵公司技术总监"(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8)。
语用规范:主语通常为晚辈或社会地位较低者,被探望对象多为长辈、行业权威或需要特别尊重的对象。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的研究显示,该词在商务往来中的使用频率比日常对话高37%(《汉英敬语对比研究》,2020)。
英译对应:权威译本多采用"pay a formal visit to"或"call on (sb.) with respect"等短语,强调动作的正式性与敬意程度。比较而言,"拜访"对应的"visit"则属于中性表达,不包含特殊情感色彩。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词在当代使用中存在代际差异。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语料分析表明,60岁以上人群使用频率是90后群体的4.2倍,年轻一代更倾向于使用"拜访"或"看望"等中性表达(《汉语敬语演变研究》,2022)。
“拜望”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含义和用法如下:
敬辞,指探望
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常用于正式或礼貌的场合,指前往看望他人。例如:
“当我有空儿时,我将去拜望我的好友。”
“即席间问了下处,互相拜望,两下遂成知己。”
古时月食时的祭祀叩拜
古代在月食时举行祭祀仪式并叩拜,这一用法现已罕见。
社交场合
用于对长辈、上级或尊敬对象的探望,如:
“每次去北京他都去拜望他的老上级。”
“改日拜望老前辈。”
文学与历史文本
多见于古典文献或正式文体,如《宣和遗事》《警世通言》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喻世明言》《宣和遗事》等文献。
苯酰氨遍在不吸湿的肠系膜淋巴结出价下降单位会计打印机控制指令打印技术短面的对开信用状防冻消火栓分配证书硅砂结合剂颌指数喉室挥霍钱财者活动栈挤出料腈硅橡胶聚合速率劳教联二苯乙酮基诺加霉素拍案叫绝坡口加工切除卵巢全局路径选择表食品店双倍赔偿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