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coarse disperse system
careless; coarseness; grossly; thick; wide
【医】 pachy-
【化】 disperse system
粗分散系统(Coarse Dispersed System) 指分散相粒子直径在1微米至100微米 之间的多相混合物体系。其分散相颗粒较大,肉眼或普通显微镜下可见,因重力作用易发生沉降或分层,动力学稳定性较低。该术语在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及化工领域用于描述悬浮液、乳状液等非均质系统。
分散相粒径
粒子尺寸介于1–100 μm(微米),远大于胶体粒子(1–100 nm),导致布朗运动微弱,无法抵消重力沉降。
英文对应:Particle size range: 1–100 μm(来源:《英汉化学化工词汇》,科学出版社)。
稳定性与沉降
因重力显著,需外加稳定剂(如表面活性剂)延缓相分离。
英文表述:Sedimentation tendency due to weak Brownian motion(来源:IUPAC《物理化学术语》)。
常见实例
英文案例:Milk emulsion(来源:Cambridge Dictionary of Chemistry)。
特性 | 粗分散系统 | 胶体系统 |
---|---|---|
粒径范围 | 1–100 μm | 1–100 nm |
稳定性 | 低(易沉降) | 高(布朗运动主导) |
肉眼可见性 | 是(浑浊或颗粒) | 否(表观均匀) |
典型实例 | 泥沙水、油漆 | 蛋白质溶液、墨水 |
涂料、陶瓷浆料需控制颗粒尺寸防止沉淀(来源:《化工工艺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乳制品稳定性依赖脂肪球分散度(来源:Food Hydrocolloids期刊)。
污水处理中粗悬浮物的分离技术(来源:EPA《水处理原理》)。
“粗分散体系是分散相粒子大于1000 nm(1 μm)的系统,分散粒子易受重力影响而沉降。”
——《物理化学》(傅献彩,高等教育出版社)
“Coarse dispersions are heterogeneous systems with particles larger than 1 μm, exhibiting rapid sedimentation.”
——Colloid and Interface Chemistry(Elsevier Press)
粗分散系统(或称粗分散体系)是指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100纳米的分散体系,其特点是分散相颗粒较大,通常肉眼可见或通过普通显微镜可观察到。以下是详细解释:
粗分散系统由分散相(被分散的物质)和分散介质(连续相)组成。例如,泥浆是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牛奶是液体脂肪分散在另一液体中。
类型 | 颗粒大小 | 透光性 | 稳定性 | 实例 |
---|---|---|---|---|
粗分散系统 | >100nm | 不透明 | 低 | 泥浆、牛奶 |
胶体 | 1-100nm | 半透明 | 较高 | 豆浆、果冻 |
真溶液 | <1nm | 透明 | 高 | 盐水、糖水 |
粗分散系统在工业中常见,如耐火材料生产中的泥浆(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其研究有助于理解混合物分离、稳定性控制等问题。
如需进一步了解分散系统的分类原理,可参考物理化学相关教材或文献。
白蛋白盐边际投资波-布二氏活动滤线栅捕鱼人出脓单纯糠疹镀光反复循环器粉末金属机件腹上部后市茴香胺记时簿急性幻觉性妄想狂毛着色默认作废尿踟造影术忸怩牵连到的事物全氘甲烷人物定向绒屑填充剂三斜晶系似牙质的死后的萜烯醇提交包封同步阻抗通令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