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coarse disperse system
careless; coarseness; grossly; thick; wide
【醫】 pachy-
【化】 disperse system
粗分散系統(Coarse Dispersed System) 指分散相粒子直徑在1微米至100微米 之間的多相混合物體系。其分散相顆粒較大,肉眼或普通顯微鏡下可見,因重力作用易發生沉降或分層,動力學穩定性較低。該術語在物理化學、材料科學及化工領域用于描述懸浮液、乳狀液等非均質系統。
分散相粒徑
粒子尺寸介于1–100 μm(微米),遠大于膠體粒子(1–100 nm),導緻布朗運動微弱,無法抵消重力沉降。
英文對應:Particle size range: 1–100 μm(來源:《英漢化學化工詞彙》,科學出版社)。
穩定性與沉降
因重力顯著,需外加穩定劑(如表面活性劑)延緩相分離。
英文表述:Sedimentation tendency due to weak Brownian motion(來源:IUPAC《物理化學術語》)。
常見實例
英文案例:Milk emulsion(來源:Cambridge Dictionary of Chemistry)。
特性 | 粗分散系統 | 膠體系統 |
---|---|---|
粒徑範圍 | 1–100 μm | 1–100 nm |
穩定性 | 低(易沉降) | 高(布朗運動主導) |
肉眼可見性 | 是(渾濁或顆粒) | 否(表觀均勻) |
典型實例 | 泥沙水、油漆 | 蛋白質溶液、墨水 |
塗料、陶瓷漿料需控制顆粒尺寸防止沉澱(來源:《化工工藝手冊》,化學工業出版社)。
乳制品穩定性依賴脂肪球分散度(來源:Food Hydrocolloids期刊)。
污水處理中粗懸浮物的分離技術(來源:EPA《水處理原理》)。
“粗分散體系是分散相粒子大于1000 nm(1 μm)的系統,分散粒子易受重力影響而沉降。”
——《物理化學》(傅獻彩,高等教育出版社)
“Coarse dispersions are heterogeneous systems with particles larger than 1 μm, exhibiting rapid sedimentation.”
——Colloid and Interface Chemistry(Elsevier Press)
粗分散系統(或稱粗分散體系)是指分散相粒子直徑大于100納米的分散體系,其特點是分散相顆粒較大,通常肉眼可見或通過普通顯微鏡可觀察到。以下是詳細解釋:
粗分散系統由分散相(被分散的物質)和分散介質(連續相)組成。例如,泥漿是固體顆粒分散在液體中,牛奶是液體脂肪分散在另一液體中。
類型 | 顆粒大小 | 透光性 | 穩定性 | 實例 |
---|---|---|---|---|
粗分散系統 | >100nm | 不透明 | 低 | 泥漿、牛奶 |
膠體 | 1-100nm | 半透明 | 較高 | 豆漿、果凍 |
真溶液 | <1nm | 透明 | 高 | 鹽水、糖水 |
粗分散系統在工業中常見,如耐火材料生産中的泥漿(固體顆粒懸浮于液體)。其研究有助于理解混合物分離、穩定性控制等問題。
如需進一步了解分散系統的分類原理,可參考物理化學相關教材或文獻。
半無煙煤铋索多耳布美他尼測定儀具傳輸控制協議對接分批式分級液體抽提杠杆安全閥紅豆槐紅豆樹西甯紅芳香酏後彎浣基脲結核性肉芽腫虧待拉伸強度力測動電秤美地巴嗪面印模罩腦橋外側絲其次的群聚體去氧葡糖胺肉豆蔻基肉芽腫頭孢子菌删去符神經堿施特呂姆佩耳氏征塑模旋轉裝置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