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丛"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具有多层语义的汉字,在汉英词典中通常呈现以下核心释义体系:
一、名词性释义 指密集生长的植物群体,对应英文"thicket"或"cluster"。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聚集生长的草木"(商务印书馆,2016)。该用法可追溯至甲骨文时期,原指草木丛生之地,如《说文解字》注:"丛,聚也"。现代例证包括"草丛""花丛"等复合词。
二、量词性用法 表示聚集态事物的单位量词,英译多作"clump/cluster"。牛津汉英词典第三版(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标注其量词属性,例如"一丛翠竹"译作"a clump of emerald bamboos"。这种用法常见于文学描写,强调事物的密集分布特征。
三、动词性延伸 在特定语境中含"聚集"动作义,对应"to cluster"。参考《汉语大词典》网络版(2023更新)的动词释义:"事物聚集在一起",如成语"百感丛生"。该用法多见于书面语体,常构成"丛生""丛集"等合成词。
四、专业领域转义
“丛”是一个含义丰富且应用广泛的汉字,其解释可归纳如下:
聚集:指许多事物凑在一起,如“丛生、丛聚、丛密”。
聚集的人或物:表示聚集成群的事物,如“人丛、草丛、丛刊”。
姓氏:“丛”亦可作为姓氏使用。
“丛”既描述物理上的聚集状态,也承载文化意涵,兼具实用与象征意义。如需进一步了解组词或古籍案例,可参考、9、10等来源。
矮树宝利来摄影变更系数博物馆珍品成排钻床出土胆红素硫酸酯到期月份丁烷四甲酸冬虫夏草菌素对中心法律的修改浮动比例浮动利率存单高频交流发电机工艺过程设计互选界限膜经济上的复原再造雷鸣样杂音连动器流体流量指示器脑脊髓硬化轻役型洗涤剂市场成熟数据寄存器书面裁判顺向峰值电压熟悉的树脂型增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