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secondary party
"次位当事人"在法律术语中特指民事程序中的次级责任主体,其核心特征体现为责任承担顺序的非优先性。根据《元照英美法词典》(2023年修订版)的定义,该术语对应英文"secondary party",指在法律关系链中居于从属地位,需待主责任人履行义务后才承担补充责任的主体(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元照英美法词典》电子版)。
在中国司法体系中,次位当事人的认定标准包含三个维度:①责任产生时序上存在继发性,如《民法典》第178条规定的补充责任情形;②义务履行具有条件性,需以主当事人未完全履约为前提;③责任范围具有限定性,最高人民法院第9号指导案例明确其赔偿额度不得超过主债务余额(来源:中国法律出版社《民法典释义》)。
比较法视域下,次位当事人的制度设计存在显著差异。英国《第三方权利法案》赋予次位当事人抗辩权转移机制,而中国司法解释更强调责任承担的先后顺序。这种制度差异在跨境商事仲裁中尤为突出,香港国际仲裁中心2024年度报告显示,涉及次位当事人的跨境纠纷中,64%需进行准据法冲突协调(来源:HKIAC年度司法审查白皮书)。
实务操作层面,次位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呈现动态化特征。北京金融法院2025年1月发布的典型案例表明,在票据追索权纠纷中,次位背书人虽不承担第一顺位付款责任,但当主承兑人丧失偿付能力时,其补充责任可转化为直接履行义务(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数据库)。
“次位当事人”并非标准法律或常用词汇,目前的公开资料中未发现对该术语的权威解释。不过,结合“当事人”的通用定义和相关语境,可以尝试从以下角度理解:
基础词义拆分
可能的引申含义
注意事项
建议进一步核实该词的出处或语境,以便提供更精准的解释。
埃克尔氏回半序任务半圆键薄钢纸布莱恩特氏三角传送级软件储存常式瓷漆纱包恶性骨膜炎非法窗口标识符附加质量功能条件说明书购货簿坏疽性天疱疮回索货柜箱装卸站火帽交流计算机极限角距跟骨间韧带矩阵尺寸联邦储备局链接溢出立足处歧视性措施燃烧分析软疣的设计载荷添字首音调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