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孔纸带码英文解释翻译、打孔纸带码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电】 punch-tape code
分词翻译:
打孔的英语翻译:
stiletto
【计】 slotting
纸带码的英语翻译:
【计】 paper tape code
专业解析
打孔纸带码(Punched Tape Code)是一种早期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中使用的数据存储与传输编码方式。它通过在纸带上特定位置打孔来表示二进制信息(0或1),孔代表“1”(或导通),无孔代表“0”(或断开)。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核心原理与结构
- 物理载体:使用长条状纸质或塑料带(通常宽约25.4mm),沿长度方向划分多列(常见5-8列),每列对应一个数据位。
- 编码方式:每行(垂直于纸带长度方向)表示一个字符或指令,通过不同位置的孔洞组合构成二进制码。例如,8列纸带每行可表示一个字节(8位)数据。
- 标准格式:
- 引导孔(Feed Hole):位于纸带中央或边缘,用于机械齿轮牵引纸带精准移动。
- 数据孔(Data Hole):分布在引导孔两侧,按编码规则打孔。
- 中导孔(Sprocket Hole):部分标准(如ASCII纸带)在数据孔之间增加同步孔,提高读取可靠性。
二、技术特点与应用场景
- 数据表示:
- 早期采用五单位码(Baudot码),如电传打字机(Teletype)标准,每行5孔表示32种字符组合。
- 后期升级为八单位码(ASCII/EBCDIC),支持更复杂字符集和控制指令。
- 读写设备:
- 打孔机(Puncher):将输入信号转换为纸带上的孔洞。
- 读带机(Reader):通过光电或机械探针检测孔位,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 历史应用:
- 19世纪电报通信(如惠斯通自动电报系统)。
- 20世纪中期计算机程序与数据存储(如ENIAC、IBM 026打孔机)。
- 数控机床(NC)的指令输入介质。
三、汉英对照与术语定义
- 打孔纸带:Punched Tape(物理介质)
- 打孔纸带码:Punched Tape Code(编码系统)
- 孔位(Row/Column):纸带上的横向行与纵向列位置。
- 字符帧(Character Frame):单行孔洞表示的完整数据单元。
四、历史意义与局限性
打孔纸带码是数字信息存储的重要里程碑,其二进制编码思想直接影响了现代计算机体系。然而,它存在易破损、容量低、读写速度慢等缺陷,20世纪70年代后被磁存储介质(如磁带、磁盘)逐步取代。
权威参考来源:
- 计算机历史博物馆对打孔纸带技术的详细说明:Punched Cards & Paper Tape
- IEEE《技术史》期刊关于早期数据存储的综述:History of Data Storage
网络扩展解释
“打孔纸带码”是早期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中用于存储和传输数据的一种编码方式,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在纸带上打孔形成二进制代码。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基本组成
- 打孔纸带:一种长条形纸质介质,通过机械或光电设备在特定位置打孔,孔洞的排列代表二进制数据(有孔为1,无孔为0)。
- 编码规则:每个孔位对应一个二进制位,通常以横向排列表示单字节数据。例如,一行可能有8-9个孔位,其中1个用于同步或校验,其余7-8个表示实际数据。
2.编码与读取机制
- 二进制表示:孔的存在与否直接对应二进制的0和1。例如,某行纸带若在1、3、5号位置有孔,则二进制编码为10101000(假设8位)。
- 校验机制:部分编码会加入奇偶校验位(如第8位),确保每行孔数为奇数或偶数,以提高数据可靠性。
- 读取方式:通过光电传感器或机械探针检测孔洞,将物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供计算机处理。
3.应用场景
- 早期计算机编程:用于输入程序和数据,如Fortran、COBOL等语言的早期版本通过打孔纸带码传输指令。
- 工业控制:在数控机床、纺织机械等领域,通过纸带码控制设备操作流程。
4.历史意义与现代替代
- 技术局限性:纸带易损坏、存储密度低,且修改程序需重新打孔,效率较低。
- 替代技术:随着磁存储、半导体技术的普及,打孔纸带码在20世纪70年代后逐渐被淘汰,仅在部分老旧设备或特定历史场景中保留。
总结来说,打孔纸带码是计算机发展初期的重要数据载体,通过物理孔洞实现二进制编码,为现代数字技术奠定了基础。其设计理念(如二进制编码、校验机制)至今仍影响数据存储领域。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安提诺辛苯编码器兵不厌诈不服估价的上诉不屑操作分配器怠工政策碘酞分层设计分次式磨粉机高炉身汉生胶黑芥子甙酸钾建立平衡家庭供养激烈的争论可控硅整流器转速调节类卵粘蛋白硫酸分离器面角不变定律汽车修理厂其后取向选择性说教术铜坩埚投射灯脱碳作用微言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