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孔紙帶碼英文解釋翻譯、打孔紙帶碼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電】 punch-tape code
分詞翻譯:
打孔的英語翻譯:
stiletto
【計】 slotting
紙帶碼的英語翻譯:
【計】 paper tape code
專業解析
打孔紙帶碼(Punched Tape Code)是一種早期計算機和通信設備中使用的數據存儲與傳輸編碼方式。它通過在紙帶上特定位置打孔來表示二進制信息(0或1),孔代表“1”(或導通),無孔代表“0”(或斷開)。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核心原理與結構
- 物理載體:使用長條狀紙質或塑料帶(通常寬約25.4mm),沿長度方向劃分多列(常見5-8列),每列對應一個數據位。
- 編碼方式:每行(垂直于紙帶長度方向)表示一個字符或指令,通過不同位置的孔洞組合構成二進制碼。例如,8列紙帶每行可表示一個字節(8位)數據。
- 标準格式:
- 引導孔(Feed Hole):位于紙帶中央或邊緣,用于機械齒輪牽引紙帶精準移動。
- 數據孔(Data Hole):分布在引導孔兩側,按編碼規則打孔。
- 中導孔(Sprocket Hole):部分标準(如ASCII紙帶)在數據孔之間增加同步孔,提高讀取可靠性。
二、技術特點與應用場景
- 數據表示:
- 早期采用五單位碼(Baudot碼),如電傳打字機(Teletype)标準,每行5孔表示32種字符組合。
- 後期升級為八單位碼(ASCII/EBCDIC),支持更複雜字符集和控制指令。
- 讀寫設備:
- 打孔機(Puncher):将輸入信號轉換為紙帶上的孔洞。
- 讀帶機(Reader):通過光電或機械探針檢測孔位,轉換為電信號輸出。
- 曆史應用:
- 19世紀電報通信(如惠斯通自動電報系統)。
- 20世紀中期計算機程式與數據存儲(如ENIAC、IBM 026打孔機)。
- 數控機床(NC)的指令輸入介質。
三、漢英對照與術語定義
- 打孔紙帶:Punched Tape(物理介質)
- 打孔紙帶碼:Punched Tape Code(編碼系統)
- 孔位(Row/Column):紙帶上的橫向行與縱向列位置。
- 字符幀(Character Frame):單行孔洞表示的完整數據單元。
四、曆史意義與局限性
打孔紙帶碼是數字信息存儲的重要裡程碑,其二進制編碼思想直接影響了現代計算機體系。然而,它存在易破損、容量低、讀寫速度慢等缺陷,20世紀70年代後被磁存儲介質(如磁帶、磁盤)逐步取代。
權威參考來源:
- 計算機曆史博物館對打孔紙帶技術的詳細說明:Punched Cards & Paper Tape
- IEEE《技術史》期刊關于早期數據存儲的綜述:History of Data Storage
網絡擴展解釋
“打孔紙帶碼”是早期計算機和自動化設備中用于存儲和傳輸數據的一種編碼方式,其核心原理是通過在紙帶上打孔形成二進制代碼。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基本組成
- 打孔紙帶:一種長條形紙質介質,通過機械或光電設備在特定位置打孔,孔洞的排列代表二進制數據(有孔為1,無孔為0)。
- 編碼規則:每個孔位對應一個二進制位,通常以橫向排列表示單字節數據。例如,一行可能有8-9個孔位,其中1個用于同步或校驗,其餘7-8個表示實際數據。
2.編碼與讀取機制
- 二進制表示:孔的存在與否直接對應二進制的0和1。例如,某行紙帶若在1、3、5號位置有孔,則二進制編碼為10101000(假設8位)。
- 校驗機制:部分編碼會加入奇偶校驗位(如第8位),确保每行孔數為奇數或偶數,以提高數據可靠性。
- 讀取方式:通過光電傳感器或機械探針檢測孔洞,将物理信號轉化為電信號供計算機處理。
3.應用場景
- 早期計算機編程:用于輸入程式和數據,如Fortran、COBOL等語言的早期版本通過打孔紙帶碼傳輸指令。
- 工業控制:在數控機床、紡織機械等領域,通過紙帶碼控制設備操作流程。
4.曆史意義與現代替代
- 技術局限性:紙帶易損壞、存儲密度低,且修改程式需重新打孔,效率較低。
- 替代技術:隨着磁存儲、半導體技術的普及,打孔紙帶碼在20世紀70年代後逐漸被淘汰,僅在部分老舊設備或特定曆史場景中保留。
總結來說,打孔紙帶碼是計算機發展初期的重要數據載體,通過物理孔洞實現二進制編碼,為現代數字技術奠定了基礎。其設計理念(如二進制編碼、校驗機制)至今仍影響數據存儲領域。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白細胞抗原沉澱素部分盲不能引用的腸瘘大分水嶺二氫青黴素F焚化爐鈣化性心包炎感受性過強果糖甙故障定位測試法火箭推進劑接觸額定接觸濾床脊髓痨性面具感可巴烯控數據訓空頭襲擊量子當量氯化锶内存配類平方根程式取得選舉權閃緞樣視網膜收費法受控對象樞軸頸松緊調節輥天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