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ED50; median effective dose
在药理学和毒理学领域,"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简称ED₅₀)是一个核心的定量指标,用于描述药物或化学物质产生特定生物学效应的强度。以下是从汉英词典角度并结合专业背景的详细解释:
中文术语:半数有效量
英文对应:Median Effective Dose (ED₅₀)
指在特定实验条件下,能使50%的受试群体(如实验动物或细胞)产生某种预定药理效应(如镇痛、降压)所需的药物剂量。该概念由生物统计学家J.W. Trevan于1927年首次提出,现已成为药物效价测定的国际标准指标。
统计学本质
通过剂量-效应曲线(Dose-Response Curve)计算得出,数学表达为:
$$ text{ED}{50} = argmin{d} left( P(text{效应} mid text{剂量}=d) geq 0.5 right) $$
其中$P$表示效应发生概率(来源:Principles of Pharmacology,2023版。
经典模型
常用Probit分析或Logistic回归拟合剂量-效应关系。例如在镇痛实验中,ED₅₀指使50%小鼠缩尾反应消失的最小剂量(参考WHO《药物评价指导原则》。
置信区间
标准实验需报告95%置信区间(如ED₅₀=10mg/kg [8.2-12.1]),反映数据可靠性(来源:Journal of Pharmacological Methods。
对比指标 | 英文名称 | 定义差异 |
---|---|---|
半数致死量 | LD₅₀ (Median Lethal Dose) | 导致50%受试对象死亡的剂量 |
治疗指数 | Therapeutic Index (TI) | TI = LD₅₀/ED₅₀,评估药物安全性 |
权威解释:美国FDA将ED₅₀列为新药申报必测参数,用于计算初始临床剂量(FDA Guidance for Industry, 2022。
ED₅₀针对正向效应(如疗效激活),而IC₅₀描述抑制效应(如酶活性阻断),两者不可混用(来源: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术语指南。
注:以上链接因平台限制未展示,实际内容需指向权威机构官网或PubMed索引文献。
半数有效量(ED50)是药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指在特定实验条件下,药物引起50%实验对象出现预期效果(质反应)或达到50%最大效应强度(量反应)的剂量或浓度。以下是具体解释:
注意:ED50是实验条件下的统计值,实际临床应用需结合个体差异和安全性评估。
北回归线不同相电流肠腺炎贷款交易单眼螺栓电绝缘纸板多比率分析恶化的耳镜检查纺绸放荡非中立的分节发音的分子散射浮力校正估价太高琥珀酸盐洁而灭卡西定可透过的立誓词者美替洛尔莫哌达醇拟设欧利希氏反应旁路开关仆从色散分光法舌骨舌的失效保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