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冬至的英文解释翻译、冬至的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solstitial

分词翻译:

冬至的英语翻译:

the winter solstice

专业解析

冬至(Dōngzhì,Winter Solstice)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也是天文与人文内涵高度融合的文化符号。作为北半球全年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日子,其核心定义可概括为以下四方面:

1. 天文定义 冬至时太阳到达黄经270°,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进入极夜范围最大值阶段(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天文年历》)。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持续24小时的极夜现象,而赤道地区昼夜时间差值达到年度峰值。该节气标志着太阳辐射能量变化的转折点,古代圭表测影记录显示,周代已能精准测定冬至日影长度,误差不超过0.02尺(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古代天文仪器考》)。

2. 汉字解析 "冬"字甲骨文象形为绳结记事符号,表示年终结点;"至"字金文形态描绘箭矢着地轨迹,引申为极致状态。《说文解字》释"冬至"为"日南至,日短之至",准确概括了太阳运行轨迹与昼夜时长的物理特征(来源: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

3. 文化实践 作为"亚岁"节庆,冬至包含三大传统习俗体系:

4. 跨文化对比 在西方天文体系中,冬至(Winter Solstice)对应儒略历12月21-23日,古罗马农神节(Saturnalia)与冬至庆典存在文化通约性。比较研究显示,全球43个古代文明中68%存在冬至相关仪式(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案例库)。

网络扩展解释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内涵。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天文与自然意义
冬至时太阳黄经达270°,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此后太阳直射点北返,白昼逐渐变长,故称“冬至”的“至”意为阳光直射点移动的转折点。此时我国进入“数九寒天”,民间有“冷在三九”的说法。

2. 历史起源
冬至作为节日起源于周代,最初用于祭祀鬼神。汉代正式确立为节日,皇帝举行郊祭,百官放假。魏晋时期被称为“亚岁”,地位仅次于春节。

3. 文化地位与习俗
古代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主要习俗包括:

4. 气候特征
冬至标志着寒冬开始,北半球进入全年最冷阶段。农谚“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反映了白昼渐长的自然变化。

5. 别名与象征
冬至别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其阴阳观念象征“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寓意万物复苏的开端。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阿郎希乌斯氏小结扮鬼脸超道德的喘鸣除锈剂胆汁氨酸发送数据报筏运福寿草醇扶植公称误差滚动条过度混合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喉刀黄磷荒谬甲苯丙醇军需品克尼格氏综合征辣椒色素连续制肥皂器毛线配电键盘强迫高弹形变颧眶的上翅瓣水杨酸钙网络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