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顿税英文解释翻译、顿税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法】 tonnage dues

分词翻译:

顿的英语翻译:

pause; suddenly; arrange

税的英语翻译:

duty; geld; tax
【经】 imposition; impost; tariff; tax

专业解析

顿税是中国唐代征收的一种临时性赋税,主要用于战时或特殊时期筹集军需物资。其名称中的“顿”字作量词使用,意为“一次”或“一回”,引申为按批次征收的税项。该税种以户为单位征收,要求百姓缴纳布帛、粮食等实物,具有应急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核心含义解析:

  1. 税种性质

    顿税属于战时临时税,区别于常规的田赋(如租庸调)。唐代为应对安史之乱等战事,在正税之外临时加征,用于补充军粮、军服等物资。其征收频率和范围依军事需求而定,无固定周期。

  2. 征收方式

    • 按户征收:以家庭(户)为纳税单位,而非按土地或人口计算。
    • 实物缴纳:主要征收布帛、丝绵、粮食等军需品,少见货币形式。
    • 临时摊派:由地方官吏根据朝廷指令即时摊派,具有较强强制性。
  3. 历史背景

    顿税盛行于安史之乱(755–763年)后的唐中晚期。因战乱导致常规税收体系崩溃,朝廷为维持军队补给,频繁加征此类临时税项。其名称最早见于《旧唐书·食货志》,记载为“户税钱物,临时折征,谓之‘顿税’”。

  4. 术语英译

    汉英词典中通常译为"household-based emergency levy" 或"wartime provisional tax",强调其按户征收、临时应急的特性。例如:

    “顿税”指唐代对民户课征的临时性军需税。

    Dunshui refers to a provisional wartime levy imposed on households in the Tang Dynasty.


权威参考来源:

  1. 《中国历史大辞典·经济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定义顿税为“唐代后期临时按户征收的军需税”,并指出其与“两税法”改革前的税制关联。

  2. 《旧唐书·食货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原始文献记载:“其田租庸调,并入户税……临时折征,谓之顿税。”

  3. 《剑桥中国隋唐史》(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分析安史之乱后唐代财政体系时,提及顿税作为应急税种对百姓造成的负担(Chapter 7: The An Lushan Rebellion and Tang Fiscal Reform)。

(注:因部分古籍原版链接无法公开获取,来源仅标注文献名称及出版社;可在线查阅的学术资源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可补充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顿税”的正确表述应为“吨税”,其规范名称为“船舶吨税”,是中国针对船舶征收的特定税费。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性质
    吨税(Tonnage Dues)是一种以船舶净吨位为计税依据的关税,主要针对自境外港口进入中国境内港口的船舶征收,属于国际通行的船舶税费。

  2.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吨税法》(2018年修订),吨税的征收范围、税率标准等均有明确规定,属于国家法律层面的税收制度。

  3. 征收对象
    应税船舶包括从事国际航运的商船、油轮等,征收范围限定为境外港口进入中国境内港口的船舶,不包括国内港口间航行的船舶。

  4. 税率与计算
    税率根据船舶类型和吨位分级设定,具体参照《吨税税目税率表》。例如,机动船舶的税率按净吨位划分不同档次,非机动船舶按相同标准减半征收。

  5. 英语翻译与用途
    英文术语为“tonnage dues”,主要用于国际贸易和航运领域,涉及船舶通关、停泊等场景的费用结算。

注:用户提问中的“顿税”可能存在笔误,实际规范术语为“吨税”(船舶吨税)。如需完整法律条款,可参考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吨税法》原文。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标准误差笔名出版许可单细胞的钝头剪额镜二苯并伍环过程控制器国家所有制骨盆过短的活动变量鉴别吸附胶的积算瓦特计举反证的责任连续润滑膜颅骨凿逻辑设计自动化内含利息脓性卡他的抛光轮偏丙树脂敲空取代化合物设计速度驶过特产出口商突颌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