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润滑膜英文解释翻译、连续润滑膜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建】 continuous lubricating film
分词翻译:
连续的英语翻译:
sequence; progression; concatenation; continuum; run; series
【医】 continuation; continuity; per continuum
【经】 continuation
润滑膜的英语翻译:
【化】 lubricant film
专业解析
在机械工程领域,"连续润滑膜"(Continuous Lubricating Film)指在相互运动的摩擦副表面之间形成的一层完整且不间断的润滑油或润滑剂薄膜。这层薄膜的核心作用是将两个固体表面完全隔开,使其不直接接触,从而显著降低摩擦、减少磨损并有效散热。
其详细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理解:
-
物理状态与功能:
- 该润滑膜需具备足够的厚度和强度,在设备运行(如轴承旋转、齿轮啮合)产生的动态压力(流体动压润滑)或外部供压(流体静压润滑)作用下,能持续覆盖整个摩擦区域,避免金属间直接接触。
- 理想的连续润滑膜表现为层流状态,油膜内部流线平行有序,无断裂或涡流,确保承载能力稳定。
-
形成条件与维持:
- 形成和维持连续润滑膜依赖于多个关键因素:
- 润滑剂粘度:足够高的粘度有助于形成足够厚度的油膜以分离表面。
- 相对运动速度:较高的速度有利于产生更强的动压效应。
- 载荷:过高的载荷可能压溃油膜,导致其不连续。
- 表面粗糙度:过于粗糙的表面会阻碍完整油膜的形成。
- 供油系统:稳定充足的润滑剂供应是维持连续性的基础。
- 经典的流体动压润滑理论(如雷诺方程)描述了油膜压力分布和承载能力,是理解连续润滑膜形成的基础:
$$
frac{partial}{partial x}left(frac{h}{mu} frac{partial p}{partial x}right) + frac{partial}{partial z}left(frac{h}{mu} frac{partial p}{partial z}right) = 6U frac{partial h}{partial x}
$$
其中 $h$ 为油膜厚度,$p$ 为油膜压力,$mu$ 为润滑剂动力粘度,$U$ 为表面相对速度。
-
重要性:
- 连续润滑膜是实现流体润滑状态(即摩擦阻力主要来自润滑剂内部剪切) 的必要条件,是机械设备(尤其是高速、重载设备)实现长寿命、高效率和低能耗运行的核心保障。油膜一旦破裂(不连续),将导致混合润滑甚至边界润滑,摩擦磨损急剧增加。
权威参考来源: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作为国内摩擦学领域的权威学术组织,其发布的技术资料和标准(如润滑状态分类、润滑设计指南)对连续润滑膜的定义和重要性有权威阐述。可参考其官方网站或出版物(具体链接需根据最新有效网址确定,例如:
http://www.tribology.org.cn/
)。
- 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在润滑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其发表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及科普材料对连续润滑膜的形成机理、特性及影响因素有深入分析(来源: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公开资料)。
- 《机械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这本广泛使用的工具书在“摩擦、磨损与润滑”章节中,详细定义了润滑状态(包括流体润滑及其依赖的连续油膜),并解释了其工程意义(来源:《机械设计手册》第5版,润滑与密封篇)。
网络扩展解释
“连续润滑膜”是摩擦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在两个相对运动的接触表面之间形成的完整、不间断的流体或半流体介质层。它的核心作用是通过完全分隔摩擦副表面,避免直接接触,从而降低摩擦系数和减少磨损。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形成条件
- 流体动压效应:当两表面以足够高的相对速度滑动时,润滑剂被带入楔形间隙,形成压力场支撑载荷(如滑动轴承中轴颈旋转产生的油膜)。
- 粘性阻力:润滑剂黏度越高,越容易在接触区形成抵抗挤压的连续膜。
- 表面粗糙度:表面需足够光滑,避免微凸体刺穿润滑膜(通常要求膜厚大于表面粗糙度总3倍)。
2. 典型应用场景
- 滑动轴承:轴与轴承之间通过旋转形成连续油膜,实现全流体润滑。
- 齿轮传动:在高速重载工况下,齿面间通过弹性流体动压润滑(EHL)形成极薄的连续膜。
- 人工关节:如髋关节假体中,润滑液在软骨替代材料间形成连续膜以减少磨损。
3. 失效风险
若润滑膜断裂(如负荷突增、速度过低或润滑剂不足),会进入边界润滑或混合润滑状态,导致:
- 摩擦热急剧升高
- 表面粘着磨损或疲劳剥落
- 设备振动及噪声增大
4. 关键参数公式
连续润滑膜的稳定性可通过膜厚比λ判断:
$$
λ = frac{h{min}}{sqrt{R{q1} + R_{q2}}}
$$
其中:
- ( h_{min} ):最小润滑膜厚度
- ( R{q1}, R{q2} ):两表面均方根粗糙度
当( λ > 3 )时,认为润滑膜连续;( 1 < λ < 3 )为混合润滑;( λ < 1 )为边界润滑。
5. 优化措施
- 选用高黏度指数润滑油(如含聚合物添加剂)
- 控制工作温度(避免黏度骤降)
- 采用表面镀层(如DLC类金刚石涂层)降低粗糙度
- 设计合理的接触几何形状(如收敛楔形间隙)
通过维持连续润滑膜,机械设备可显著提升能效(摩擦损耗降低30%-70%)并延长使用寿命(磨损率下降1-2个数量级)。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埃斯马赫氏麻醉罩八仙桌编著不全性红细胞发生操作桥贷方栏单槽阀电子-核双共振光谱学份额提款共同海损中索赔权的理算会计名词结膜内层临界冷凝压力利润对销售比率留种的动物民族平等内部审计员牛胆汁热脓膜偶蹄类配色方程漂流物的看管人全波整流器燃料节约器舍勒尔氏疗法瞬时控制梳刷革特快专递屉推算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