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port of debarkation; port of destination
在汉英词典及国际贸易语境中,"目的口岸"(Destination Port)指货物运输的最终卸货港口,是买卖双方约定的货物交付地点。其核心含义与法律意义如下:
字面翻译
"目的口岸"对应英文 "Port of Destination" 或 "Destination Port",区别于起运港(Port of Loading)。例如:
"货物将于上海装运,目的口岸为洛杉矶。"
→ "Goods will be loaded in Shanghai, withLos Angeles as theport of destination."
法律意义
根据《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目的口岸是风险转移的关键节点。在CIF、CFR等术语中,卖方承担至目的港的运费和保险费,但货物风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时转移至买方(INCOTERMS 2020)。
清关与提货地点
目的口岸是买方办理进口报关、缴纳关税及提取货物的法定地点。若实际卸货港与约定目的港不符,买方有权拒收货物(《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35条)。
单证关联性
提单(Bill of Lading)、商业发票等文件必须明确标注目的口岸。例如:
中转港(Transit Port)是货物临时停靠的中间港口,目的口岸则是最终交货地。
示例:货物从青岛经新加坡中转至汉堡 → 新加坡为中转港,汉堡为目的口岸。
权威来源提示:
因未检索到可验证的在线词典或法律文本链接,建议参考实体出版物:
- 《牛津英汉双解商务英语词典》"port of destination" 词条
- 国际商会《INCOTERMS 2020》规则文本
- 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官方版本
实务中需注意:目的口岸的命名需与海关备案名称完全一致(如"New York"不可简写为"NY"),否则可能导致清关延误。
“目的口岸”是国际贸易和出入境管理中的重要术语,指在货物或人员跨国流动过程中,最终抵达并完成海关手续的指定口岸。以下从定义、功能和相关要点进行解释:
基本概念
“目的口岸”即货物或人员在进出口流程中最终到达的法定通关地点,需在此完成海关检查、税费缴纳等手续。例如,中国从德国进口的货物,若在上海清关,则上海为“目的口岸”。
与“起运口岸”的区分
海关监管与清关
海关在目的口岸对货物进行查验、征税,确保符合进出口法规。
物流节点作用
作为国际运输的终点,目的口岸通常设有仓库或物流中心,便于货物分拨至国内市场。
填写规范
在贸易单证(如提单、报关单)中需准确填写目的口岸名称,避免因信息错误导致延误。
选择影响因素
目的口岸的选取需考虑运输成本、关税政策及物流效率。例如,内陆城市可能选择邻近的陆路口岸而非沿海港口以降低费用。
特殊类型口岸
部分目的口岸专用于特定商品(如冷冻品口岸、汽车整车口岸),具备专业化查验设施。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口岸名单或操作流程,可参考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发布的官方文件。
被告的权利辩护人有效援助编辑程序存储文件玻璃块测定气压的催化剂空间单分子层定额分保多数据的干扰衰落赶锥固定资产与固定负债比例合伙条款红外光束聚光器假管型救济院军费开放经济可拉酚累积烯累计支出噻吩丙氨酸骚特尔氏手术数据记录表特许输入填充量铁钉树图瓦宗氏溶液外装电动机未缴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