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走神经性心律失常英文解释翻译、迷走神经性心律失常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phasic sinus arrhythmia; vagal arrhythmia
分词翻译:
迷走神经的英语翻译:
vagus
【医】 nervi vagus; pneumogastric nerve; tenth nerve; vagi; vagus
心律失常的英语翻译:
【医】 arhythmia; arrhythmia; arrhythmia cordis; arythmia; irrhythmia
专业解析
迷走神经性心律失常(Vagal Arrhythmia)是指由于迷走神经(Vagus Nerve)张力异常增高或过度兴奋所诱发或加重的一类心律失常。迷走神经是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活动增强会对心脏产生抑制作用。
一、术语定义与汉英对照
- 中文术语: 迷走神经性心律失常
- 英文术语: Vagal Arrhythmia / Vagally Mediated Arrhythmia
- 核心概念: 指由迷走神经活性增强直接导致或促发的心律不规则现象。迷走神经兴奋会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脏窦房结和房室结的M2受体,产生负性变时、负性变传导和负性变力作用。
二、病理生理机制
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时,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引发心律失常:
- 窦性心动过缓与窦性停搏: 抑制窦房结自律性,导致心率显著减慢甚至窦房结暂停发放冲动。
- 房室传导阻滞: 抑制房室结传导功能,引起PR间期延长或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
- 房性心律失常(尤其房颤/房扑): 迷走神经兴奋可缩短心房肌有效不应期,增加心房肌电活动的不均一性,为房颤/房扑的发生和维持创造条件。部分阵发性房颤明确由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触发(称为“迷走神经性房颤”)。
- 缓慢型心律失常: 是迷走神经性心律失常最常见表现,如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等。
三、常见诱因与临床情境
- 生理性刺激: 恶心、呕吐、疼痛、压迫眼球、颈动脉窦按摩、Valsalva动作(屏气用力)。
- 病理性状态: 食管疾病、胆道疾病、颅内压增高、心肌缺血(尤其是下壁心肌梗死早期)、某些神经肌肉疾病。
- 药物影响: 洋地黄类药物中毒早期可表现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相关的心律失常。
- 迷走神经性房颤: 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男性,常在夜间、休息时或餐后发作,尤其在饮酒后。
四、诊断与鉴别
诊断主要依据:
- 心电图特征: 记录到与迷走神经兴奋事件(如呕吐)同时发生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或特定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颤)。
- 临床关联性: 心律失常发作与已知的迷走神经刺激因素明确相关。
- 排除其他原因: 需排除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药物中毒、器质性房室传导病变等其他病因。
五、管理原则
- 去除诱因: 治疗基础疾病(如消化道疾病),避免已知的迷走神经刺激因素。
- 急性处理: 对于有症状的严重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可应用阿托品(抗胆碱能药)拮抗迷走神经作用,临时起搏也可能需要。
- 长期管理(尤其迷走神经性房颤):
- 避免诱因(如戒酒、避免过饱)。
- 药物治疗效果常有限,可考虑β受体阻滞剂(需注意可能加重心动过缓)或Ic类抗心律失常药(如普罗帕酮)。
- 导管消融(肺静脉隔离)是预防复发的有效手段。
- 起搏器治疗: 仅适用于反复发作、有严重症状且与迷走神经兴奋明确相关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且药物治疗无效时。
权威参考资料
- UpToDate: 提供关于迷走神经在心律失常中的作用、迷走神经性房颤的详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的综述。建议通过机构订阅访问:UpToDate - Vagal AF (需订阅)。
-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 /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CC) Guidelines: 权威指南中虽未单独列出“迷走神经性心律失常”章节,但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和房颤的管理有全面阐述,涵盖相关病理生理和诊疗推荐。参考:AHA/ACC/HRS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 European Heart Journal: 发表过关于自主神经系统(包括迷走神经)与心律失常关系的深入研究综述。例如:European Heart Journal 上的相关主题文章 (需通过学术数据库如PubMed检索)。
- PubMed Central (PMC): 可检索到大量关于迷走神经与心律失常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文献。例如搜索关键词:"Vagal Arrhythmia", "Vagally Mediated Atrial Fibrillation",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d Arrhythmia"。访问:PubMed Central。
重要提示: 以上链接仅为相关权威信息来源的代表性示例。访问部分资源(如UpToDate全文、特定期刊文章)可能需要机构订阅或付费。建议通过正规学术或医疗渠道获取完整信息。
网络扩展解释
迷走神经性心律失常是窦房结因迷走神经活动异常导致心脏节律不规则的一种心律失常类型,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律不齐。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特征
-
基本概念
迷走神经性心律失常(又称窦性心律不齐)是窦房结因迷走神经兴奋性变化,导致心脏激动发放不规律,表现为心房和心室节律不规则。心电图上最长的P-P间期与最短的P-P间期差超过0.12秒(部分标准为0.16秒)。
-
生理基础
迷走神经作为副交感神经,通过释放乙酰胆碱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当其兴奋性增强时,会抑制心脏起搏,引起心率减慢或节律紊乱。
二、发病机制
-
呼吸性迷走神经性心律失常
- 呼吸周期影响:吸气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呼气时迷走神经占主导,心率减慢。
- 反射机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在呼吸过程中调节神经张力,导致窦房结自律性周期性变化。
-
非呼吸性类型
可能与窦房结起搏细胞自律性不稳定有关,如缺血、代谢异常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
室相性机制
心室收缩改善窦房结供血或牵拉窦房结,导致包含QRS波的P-P间期缩短,反之则延长。
三、临床表现
-
无症状型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心电图检查时发现。
-
有症状表现
- 心悸、眩晕:心率过低或过速时出现。
- 胸痛或晕厥:严重时因心肌供血不足或脑灌注减少导致。
四、治疗与预防
-
一般无需治疗
无症状者通常不需干预,建议定期观察。
-
对症处理
- 药物:严重时可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控制心率。
- 生活方式:避免过度紧张,保证睡眠,适度锻炼以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
特殊病例
若合并其他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速),可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如Valsalva动作)终止发作。
五、与其他疾病的关联
迷走神经功能紊乱还可能引起消化异常、血压波动等,需综合评估自主神经整体状态。
如需更全面的诊断或治疗方案,建议参考权威医学指南或咨询心血管专科医生。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白化变种保险一览表背地里别羟脯氨酸胆囊颈静脉对┮烷反助色团分光显微镜管辖权以外的诉讼国计民生焊接级保护气体环形电路甲酚红紫假木贼硷机车静态设备紧急开关基于知识的程序理解冷电阻流过流行性胸膜痛面皮尿道异物钳脲基甲酰逆风扭曲的配合标记日本蟾蜍它是容易买进卖出的机动性微处理机汇编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