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走神經性心律失常英文解釋翻譯、迷走神經性心律失常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phasic sinus arrhythmia; vagal arrhythmia
分詞翻譯:
迷走神經的英語翻譯:
vagus
【醫】 nervi vagus; pneumogastric nerve; tenth nerve; vagi; vagus
心律失常的英語翻譯:
【醫】 arhythmia; arrhythmia; arrhythmia cordis; arythmia; irrhythmia
專業解析
迷走神經性心律失常(Vagal Arrhythmia)是指由于迷走神經(Vagus Nerve)張力異常增高或過度興奮所誘發或加重的一類心律失常。迷走神經是副交感神經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其活動增強會對心髒産生抑制作用。
一、術語定義與漢英對照
- 中文術語: 迷走神經性心律失常
- 英文術語: Vagal Arrhythmia / Vagally Mediated Arrhythmia
- 核心概念: 指由迷走神經活性增強直接導緻或促發的心律不規則現象。迷走神經興奮會釋放乙酰膽堿,作用于心髒窦房結和房室結的M2受體,産生負性變時、負性變傳導和負性變力作用。
二、病理生理機制
迷走神經過度興奮時,主要通過以下機制引發心律失常:
- 窦性心動過緩與窦性停搏: 抑制窦房結自律性,導緻心率顯著減慢甚至窦房結暫停發放沖動。
- 房室傳導阻滞: 抑制房室結傳導功能,引起PR間期延長或不同程度的房室傳導阻滞。
- 房性心律失常(尤其房顫/房撲): 迷走神經興奮可縮短心房肌有效不應期,增加心房肌電活動的不均一性,為房顫/房撲的發生和維持創造條件。部分陣發性房顫明确由迷走神經張力增高觸發(稱為“迷走神經性房顫”)。
- 緩慢型心律失常: 是迷走神經性心律失常最常見表現,如顯著的窦性心動過緩、窦房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等。
三、常見誘因與臨床情境
- 生理性刺激: 惡心、嘔吐、疼痛、壓迫眼球、頸動脈窦按摩、Valsalva動作(屏氣用力)。
- 病理性狀态: 食管疾病、膽道疾病、顱内壓增高、心肌缺血(尤其是下壁心肌梗死早期)、某些神經肌肉疾病。
- 藥物影響: 洋地黃類藥物中毒早期可表現為迷走神經張力增高相關的心律失常。
- 迷走神經性房顫: 多見于無器質性心髒病的男性,常在夜間、休息時或餐後發作,尤其在飲酒後。
四、診斷與鑒别
診斷主要依據:
- 心電圖特征: 記錄到與迷走神經興奮事件(如嘔吐)同時發生的緩慢性心律失常或特定類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顫)。
- 臨床關聯性: 心律失常發作與已知的迷走神經刺激因素明确相關。
- 排除其他原因: 需排除病态窦房結綜合征、藥物中毒、器質性房室傳導病變等其他病因。
五、管理原則
- 去除誘因: 治療基礎疾病(如消化道疾病),避免已知的迷走神經刺激因素。
- 急性處理: 對于有症狀的嚴重心動過緩或傳導阻滞,可應用阿托品(抗膽堿能藥)拮抗迷走神經作用,臨時起搏也可能需要。
- 長期管理(尤其迷走神經性房顫):
- 避免誘因(如戒酒、避免過飽)。
- 藥物治療效果常有限,可考慮β受體阻滞劑(需注意可能加重心動過緩)或Ic類抗心律失常藥(如普羅帕酮)。
- 導管消融(肺靜脈隔離)是預防複發的有效手段。
- 起搏器治療: 僅適用于反複發作、有嚴重症狀且與迷走神經興奮明确相關的緩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且藥物治療無效時。
權威參考資料
- UpToDate: 提供關于迷走神經在心律失常中的作用、迷走神經性房顫的詳細病理生理、臨床表現和治療策略的綜述。建議通過機構訂閱訪問:UpToDate - Vagal AF (需訂閱)。
-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 /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CC) Guidelines: 權威指南中雖未單獨列出“迷走神經性心律失常”章節,但對緩慢性心律失常和房顫的管理有全面闡述,涵蓋相關病理生理和診療推薦。參考:AHA/ACC/HRS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 European Heart Journal: 發表過關于自主神經系統(包括迷走神經)與心律失常關系的深入研究綜述。例如:European Heart Journal 上的相關主題文章 (需通過學術數據庫如PubMed檢索)。
- PubMed Central (PMC): 可檢索到大量關于迷走神經與心律失常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文獻。例如搜索關鍵詞:"Vagal Arrhythmia", "Vagally Mediated Atrial Fibrillation",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d Arrhythmia"。訪問:PubMed Central。
重要提示: 以上鍊接僅為相關權威信息來源的代表性示例。訪問部分資源(如UpToDate全文、特定期刊文章)可能需要機構訂閱或付費。建議通過正規學術或醫療渠道獲取完整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迷走神經性心律失常是窦房結因迷走神經活動異常導緻心髒節律不規則的一種心律失常類型,主要表現為窦性心律不齊。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特征
-
基本概念
迷走神經性心律失常(又稱窦性心律不齊)是窦房結因迷走神經興奮性變化,導緻心髒激動發放不規律,表現為心房和心室節律不規則。心電圖上最長的P-P間期與最短的P-P間期差超過0.12秒(部分标準為0.16秒)。
-
生理基礎
迷走神經作為副交感神經,通過釋放乙酰膽堿降低窦房結自律性。當其興奮性增強時,會抑制心髒起搏,引起心率減慢或節律紊亂。
二、發病機制
-
呼吸性迷走神經性心律失常
- 呼吸周期影響:吸氣時交感神經興奮,心率加快;呼氣時迷走神經占主導,心率減慢。
- 反射機制:頸動脈窦和主動脈弓壓力感受器在呼吸過程中調節神經張力,導緻窦房結自律性周期性變化。
-
非呼吸性類型
可能與窦房結起搏細胞自律性不穩定有關,如缺血、代謝異常或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
室相性機制
心室收縮改善窦房結供血或牽拉窦房結,導緻包含QRS波的P-P間期縮短,反之則延長。
三、臨床表現
-
無症狀型
多數患者無明顯症狀,僅在體檢心電圖檢查時發現。
-
有症狀表現
- 心悸、眩暈:心率過低或過速時出現。
- 胸痛或暈厥:嚴重時因心肌供血不足或腦灌注減少導緻。
四、治療與預防
-
一般無需治療
無症狀者通常不需幹預,建議定期觀察。
-
對症處理
- 藥物:嚴重時可用β受體阻滞劑(如美托洛爾)控制心率。
- 生活方式:避免過度緊張,保證睡眠,適度鍛煉以調節自主神經功能。
-
特殊病例
若合并其他心律失常(如陣發性室上速),可通過刺激迷走神經(如Valsalva動作)終止發作。
五、與其他疾病的關聯
迷走神經功能紊亂還可能引起消化異常、血壓波動等,需綜合評估自主神經整體狀态。
如需更全面的診斷或治療方案,建議參考權威醫學指南或咨詢心血管專科醫生。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伯納爾氏穿刺術超導元件觸覺減退二甲碲非草隆諷刺作家分娩力描記法分子團高效填料塔骨硬蛋白合成色黑光華爾街貨重超間歇性傷寒老衰面向語法的識别算法模糊約束群體免疫蠕蟲劑噻唑烷基三地址指令上颌頰系帶收買證人水錘順序計算四氫葉酸脫氫酶提純器統一成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