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microprocessor assembly language
【计】 micoprocessor; MPU
【计】 AL; assembler language; assembly language
微处理机汇编语言(Microprocessor Assembly Language)是面向特定中央处理器的低级编程语言,采用助记符形式直接映射机器指令。其核心特征包含三方面:
硬件关联性
由微处理机指令集架构(ISA)直接定义,每条汇编指令对应二进制机器码。例如Intel x86架构的MOV AL, 61h
指令将十六进制数值61加载到AL寄存器。这种特性使开发者能精确控制时钟周期和内存地址。
抽象层级
作为机器语言与高级语言之间的桥梁,汇编语言保留以下特性:
应用范畴
根据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研究,该语言主要应用于:
值得注意的学术定义来自《计算机体系结构:量化研究方法》,其中指出汇编语言具备"1:1指令转换机制"和"架构依赖性"两大本质特征。在ARM Cortex-M系列处理器中,这种特性尤为显著,开发者必须明确指定PSR(程序状态寄存器)的操作模式。
相关术语的规范英文对照可参考《英汉计算机技术辞典(第四版)》,其中microprocessor被明确定义为"集成电路实现的中央处理器单元",而assembly language强调"符号化机器指令的编程系统"。
微处理机汇编语言(Microprocessor Assembly Language)是一种面向特定微处理器架构的低级编程语言,它用人类可读的助记符(如MOV、ADD等)直接对应机器指令,实现对硬件的底层控制。以下是详细解释:
核心特点:
MOV
(数据传送)、ADD
(加法)、JMP
(跳转)等。#5
)、寄存器或内存地址。示例代码:
MOV AX, 05H; 将十六进制数5存入AX寄存器
ADD AX, 03H; AX的值加3
特性 | 汇编语言 | 高级语言 |
---|---|---|
可读性 | 低(依赖注释) | 高(接近自然语言) |
执行效率 | 高(无编译优化开销) | 依赖编译器优化 |
移植性 | 差(与CPU架构绑定) | 好(跨平台编译) |
开发效率 | 低(需手动管理资源) | 高(抽象化硬件细节) |
微处理机汇编语言是直接操控硬件的工具,适合需要极致性能或底层控制的场景,但开发成本较高。现代开发中通常与高级语言结合使用,以平衡效率与可维护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