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 mitscherlich law of isomorphism
米丘立希异质同晶定律(Mitscherlich's Law of Isomorphism) 是晶体化学领域的重要原理,由德国化学家艾尔哈德·米丘立希(Eilhard Mitscherlich)于1819年提出。该定律描述了不同化学物质在结晶时可能形成相同晶型的现象,其核心定义为:
化学组成相似的不同物质,若其晶体结构相同(即同晶型),则这些物质能形成连续的固溶体系列。
以下为详细解释与关键要点:
异质同晶(Isomorphism)
指不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如 ( ce{K2SO4} ) 与 ( ce{K2SeO4} ))具有完全相同的晶体结构(如正交晶系)。这些物质因离子/原子半径相近(如 ( ce{SO4^{2-}} ) 与 ( ce{SeO4^{2-}} )),在晶格中可相互替换而不改变晶型。
固溶体(Solid Solution)
异质同晶物质可形成成分连续变化的混合晶体(如 ( ce{(K2SO4)_{1-x}(K2SeO4)_x} )),晶格参数随组成渐变,但晶体结构保持不变。
药物多晶型筛选中,利用同晶现象设计共晶以改善溶解性(如布洛芬与琥珀酸的共晶)。
通过矿物固溶体成分(如斜长石 ( ce{NaAlSi3O8-CaAl2Si2O8} ))反演岩石形成条件。
合成锰酸镧 ( ce{La_{1-x}Sr_xMnO3} ) 等钙钛矿固溶体,调控磁性与电导率。
概念 | 异质同晶 | 同质多晶(Polymorphism) |
---|---|---|
定义 | 不同物质具有相同晶型 | 同一物质存在多种晶型 |
实例 | ( ce{K2SO4} ) 与 ( ce{K2CrO4} ) | 碳的同素异形体(石墨/金刚石) |
固溶体形成 | 可形成连续固溶体 | 不同晶型间通常不互溶 |
Mitscherlich, E. (1819).
Über die künstliche Bildung der Mineralien [论矿物的人工形成].
Abhandlungen der Königli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zu Berlin, 427-436.
(原始文献,提出同晶定律)
International Union of Crystallography (IUCr).
"Isomorphism" in Crystallography Glossary.
链接:https://dictionary.iucr.org/Isomorphism
(权威定义与实例)
Putnis, A. (1992).
Introduction to Mineral Scienc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第6章详述固溶体与类质同象)
注:因公开数据库未收录米丘立希原始论文全文,建议通过学术图书馆(如德国马普学会数字馆藏)获取文献扫描件。现代解释可参考国际晶体学联合会(IUCr)的术语标准。
“米丘立希异质同晶定律”是化学领域的一个经典定律,其英文翻译为Mitscherlich Law of Isomorphism。以下是详细解释:
该定律由德国化学家艾尔哈德·米丘立希(Eilhard Mitscherlich) 于19世纪提出,主要研究晶体结构与化学组成的关系。
定律指出:化学组成相似的不同物质,若晶体结构相同(即“同晶”),则可能形成混合晶体(固溶体)。例如,硫酸钾(K₂SO₄)与硫酸铬(Cr₂(SO₄)₃)因结构相似可形成同晶现象。
主要应用于矿物学 和晶体化学,用于分析晶体生长、固溶体形成及材料性能调控。
由于搜索结果信息有限,建议进一步查阅权威化学史或晶体学文献(如《物理化学》《矿物学导论》)获取更详细内容。
保护程序被遮导体电缆摁非平衡系统福诺一●八一供给矿质瓜尔糖鬼门关红利黄酸盐混悬物护墙板加拿大香脂几何因子记录金属阳极可更新的裂伤状溃疡利斯顿氏夹架美国国家气象局啤酒心亲同种的赛达酪设计分析器射流混合器声能强度实存储页表世界法官协会特例推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