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膏菜(máo gāo cài)是食虫植物家族中的代表性物种之一,其名称形象地描述了该植物的形态特征:“茅”指其叶片常被腺毛覆盖如绒毛,“膏”指腺毛分泌的粘液如露珠,“菜”则体现其草本属性。在汉英词典中,其标准英文对应词为Drosera,属名源自希腊语 "droseros"(意为“湿润的”),指代其叶片上晶莹的粘液腺毛。
植物学定义
茅膏菜是茅膏菜科(Droser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通过叶片上腺毛分泌的粘液诱捕昆虫,并分泌消化酶吸收养分。常见于贫瘠的湿地或酸性土壤,全球分布约194种,中国记录有7种,如圆叶茅膏菜(Drosera rotundifolia)和锦地罗(Drosera burmannii)。
名称溯源
叶片上腺毛含敏感触觉细胞,当昆虫接触粘液时,腺毛迅速卷曲包裹猎物(过程约数分钟至数小时)。粘液含萘醌类化合物(如紫草素)和蛋白酶,可分解昆虫蛋白质。此特性使其成为研究植物运动与营养适应的模式物种,在湿地生态中亦有助于控制蚊虫数量。
对茅膏菜科的中国分布种有系统描述,确认其分类地位与形态特征。
发布中国食虫植物数据库,详述茅膏菜的生理机制与保护现状(链接略)。
中英文对照表
中文术语 | 英文对应 |
---|---|
茅膏菜 | Sundew / Drosera |
腺毛 | Tentacle (glandular hair) |
粘液 | Mucilage / Glue |
食虫植物 | Carnivorous plant |
茅膏菜(学名:Drosera peltata)是一种兼具食虫特性和药用价值的独特植物,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
形态特征
为多年生草本,高约9-32厘米,叶片呈半月形或盾状,表面密布腺毛,可分泌黏液吸引并捕食昆虫(如苍蝇、蚊虫)。其腺毛顶端常形成晶莹的“露珠”,兼具捕虫和分泌消化液的功能。
分布与习性
分布于全球温带至热带地区,我国多见于浙江、江苏、福建等地的山坡、湿地。喜湿润环境,耐贫瘠土壤,通过捕虫补充养分。
功效与主治
性味与毒性
性平,味甘辛,归脾经。全草入药,但具有一定毒性,需遵医嘱使用。
总结来看,茅膏菜既是自然界精巧的“捕猎者”,又是传统医学中的重要药材,兼具生态与药用双重价值。
保留财产编造波特氏匀浆器补充条件布尔算符草食动物门电感应炉钓鱼术抵押担保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妨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发誓改判高速存取子例行程序胍羟苯国家货币国际金融市场恒重基金亏损数摩擦性失业尿囊静脉平面关节泼妇曲比氯铵染菌食指桡侧动脉双核络合物输精管切断术松质未打扰输出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