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lowtail
犁柄(lí bǐng)是传统农具“犁”的关键部件,指犁身上供使用者握持操控的木制或金属手柄。其核心功能是通过人力或畜力传递牵引力,控制犁铧入土深度及耕作方向。以下是详细释义及权威参考:
犁柄通常为长直杆状,后端设有便于抓握的曲形扶手,前端与犁辕(连接犁架的部分)榫卯相接。使用者通过下压或倾斜犁柄调节犁铧角度,实现翻土、开沟等操作。力学原理遵循杠杆定律,公式可表示为:
$$
F{input} times L{handle} = F{output} times L{plow}
$$
其中 $F{input}$ 为操作者施加力,$L{handle}$ 为柄长,$F_{output}$ 为犁铧阻力。
犁柄作为农耕文明象征,常见于农谚(如“扶稳犁柄,深耕细作”)及民俗器物装饰。中国农业博物馆藏清代铁犁显示,传统犁柄长度约1.2-1.5米,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
机械化耕作中,犁柄演变为拖拉机操纵杆(Tractor plow control lever),但手工犁仍在梯田等区域使用。国际农业工程学会(CIGR)将犁柄力学模型纳入《传统农具设计指南》。
权威参考来源
- 中国农业博物馆. 《中国传统农具图鉴》. 农业出版社, 2018. (ISBN 978-7-109-24156-3)
- CIGR Handbook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Vol.3 Plant Production Engineering, Chapter 5.2 "Manual Implements".
- 《汉英农业分类词典》.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 2020版.
注:因“犁柄”属专业词汇,日常英语交流更常用"plow handle",学术文献则需区分"beam"(犁辕)与"handle"(柄)组件差异。
“犁柄”一词中的“犁”指传统农具,主要用于翻耕土地。其字形结构为上下组合,部首为“牛”,总笔画11画,五笔编码为tjrh或tjtg。而“柄”一般指器物的握持部分,因此“犁柄”特指犁的把手,用于操作时控制方向与力度。
由于当前搜索结果未直接提及“犁柄”的详细定义,此解释基于汉字构词规律及农耕常识推断。如需更专业的农具结构解析,建议补充查阅农业工具相关文献。
白储存程序大豆球蛋白多恩效应二苯喃酮复绕发电机辐射生物物理学共事合格水手华南鹤虱健神经剂交换传输颉草的近红外的拉克塔西丁累积股利落山尼区芽胞杆菌绿吕弗勒氏染剂颞下颌的胼钉性角化过度气体重量单位屈光不正人粪尿人类起源的摊开器通导的铜洗塔外部文本微小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