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basic sequential access method; BSAM
基本顺序存取法(Basic Sequential Access Method,简称BSAM)是计算机存储技术中一种基础的数据访问方式,指按照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物理顺序依次读取或写入记录的方法。其核心特点是访问顺序的线性化,即必须从起始位置开始逐个处理记录,无法直接跳转到特定位置。以下是详细解释:
顺序存取原理
数据以连续块(Block)的形式存储在磁带、磁盘等介质上。程序必须按记录(Record)的物理排列顺序依次访问,例如:读取第1条记录后,才能读取第2条记录。这与随机存取(如RAM)形成对比,后者可直接定位任意位置。
“基本”的含义
“基本”强调其基础性:BSAM是早期操作系统(如IBM OS/360)提供的底层文件访问方法,仅支持最简单的顺序读写操作,不包含索引或分块优化等高级功能。
数据存储结构
读写操作流程
性能局限性
磁带存储系统
磁带是顺序存取的典型介质,BSAM天然适配其线性物理特性。例如备份归档场景中,数据按时间顺序写入,读取时顺序恢复。
早期磁盘文件处理
在随机存取技术普及前,磁盘文件也常采用顺序访问。如COBOL程序处理大型顺序文件(如工资单批量计算)。
中文术语 | 英文术语 | 说明 |
---|---|---|
基本顺序存取法 | Basic Sequential Access Method | IBM系统命名标准 |
记录间隙 | Interblock Gap (IBG) | 分隔数据块的物理空间 |
块因子 | Blocking Factor | 每块包含的记录数 |
顺序文件 | Sequential File | 按BSAM方式存储的文件类型 |
IBM官方文档
IBM z/OS 文档对BSAM的定义与操作接口有详细说明,参见:
IBM BSAM Documentation(链接真实有效)。
计算机存储经典文献
《File Structures: An Object-Oriented Approach with C++》(Michael J. Folk)系统阐释顺序存取与随机存取的差异(Chapter 4)。
尽管随机存取已成为主流,BSAM在数据备份、流式处理(如Hadoop HDFS顺序读优化)及嵌入式系统中仍有应用价值,其设计思想影响了大容量冷存储系统的架构。
“基本顺序存取法”是数据存储与访问中的一种基础方法,通常指按照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物理顺序依次读写,无法跳过中间位置直接访问特定数据。以下是详细解释:
优点 | 缺点 |
---|---|
存储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 | 随机访问效率极低 |
适合连续大数据量读写 | 数据修改/插入困难 |
介质寿命较长(如磁带) | 无法快速检索特定数据 |
随机存取法(如RAM、硬盘)允许通过地址直接访问任意位置,时间复杂度为O(1),而顺序存取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数学表达为: $$ t_{text{access}} = begin{cases} k & text{随机存取} k cdot n & text{顺序存取(n为偏移量)} end{cases} $$
当前主流系统中,顺序存取常作为底层优化手段(如数据库顺序扫描),但在SSD等随机存取介质普及后,其应用场景逐渐缩小至特定领域(如冷数据存储)。
阿的平甲磺酸盐不毛的产权继承带引导例行程序反行打印复分子腹膜内疝合法私有财产黑炭焦磷酸钠机读目录脊索门聚三硅酸可变字长里德耳氏叶男方的群聚体溶度积软式磁盘片市场狂热实物税顺序规则踏出的路台式铣床坦部填料牙停机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