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 floppy diskette
【电】 diskette; floppy disk
flake; parcel; partial; patch; piece; slice
【计】 slice
【医】 disc; disci; discus; disk; flap; piece
【经】 card
软式磁盘片(Floppy Disk)是早期计算机系统中广泛使用的可移动存储介质,其英文对应词为"floppy disk"或"diskette"。该术语在权威汉英词典中的解释包含以下核心要素:
物理特征与工作原理
由柔性聚酯薄膜基片(PET)涂覆磁性材料制成,封装于方形塑料保护壳内。通过磁盘驱动器的磁头进行数据读写,标准尺寸包括8英寸、5.25英寸和3.5英寸三种规格(《英汉计算机技术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存储容量演变
初代8英寸软盘(1971年)仅能存储80KB数据,后期3.5英寸高密度软盘(HD)达到1.44MB容量。该技术参数记录在《牛津英汉双解计算机词典》的存储介质发展史章节。
应用与淘汰
在1980-1990年代作为主流存储载体,后因CD-ROM、USB闪存等技术替代而逐步退出市场。美国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的技术档案显示,IBM于1967年研发的首个软盘系统奠定了其标准化基础。
术语对比
在中文技术规范中,"软盘"为简体标准称谓,台湾地区曾使用"磁片"译名。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的《汉英科技术语词典》特别标注了该术语的地域性差异。
软式磁盘片(Floppy Disk)是一种早期计算机使用的可移动存储介质,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软式磁盘片由覆盖磁性涂料的圆形塑料片(聚酯薄膜)构成,通过磁化区域记录数据。它需配合软盘驱动器(FDD)读写数据,曾是个人计算机传输小文件的主要工具。
常见类型与容量
随着U盘和云存储的普及,软盘因技术局限已逐渐淘汰,但在20世纪70-90年代是主流存储工具。如需更详细信息,可参考计算机存储技术的历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