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silver gelatose
胶体银(jiāo tǐ yín)在汉英对照语境中定义为由纳米级银微粒悬浮于液体介质形成的胶态分散体系。《现代汉英科技大词典》将其标注为"colloidal silver",特指"粒径1-100纳米的金属银颗粒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稳定分散于水基溶液中的抗菌物质"。该术语在19世纪末西方医学文献中首次系统记载,英国《柳叶刀》期刊1902年刊文描述其作为手术器械消毒剂的临床应用。
药理学研究显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2018年发布的金属银毒理报告指出,胶体银的抗菌机制源于银离子与细菌酶系统的结合作用,但达到有效抗菌浓度时已接近人体耐受极限。世界卫生组织《药用金属评估手册》明确警示,每日银摄入量超过14微克/公斤体重即可能引发皮肤黏膜蓝变(银质沉着症)。
现行药典标准方面,中国《国家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20版未收录胶体银制剂,而《美国药典》第43版明确将其从医用消毒剂目录中移除。欧盟药品管理局2022年最新指南建议,含银浓度超过30ppm的外用制剂需标注"仅限破损皮肤短期使用"的警示语。
根据现有资料,“胶银”(Colloidal Silver)是一种将纳米级银微粒悬浮在液体中的产品。以下是相关解释:
制备技术
采用电磁处理和纳米技术,将金属银块分解成带电的纯银微粒子,悬浮于液体中。这种工艺使银颗粒更易被人体吸收和代谢。
作用原理
通过电荷吸附作用,胶银能与细菌、病毒等单细胞病原体结合,破坏其代谢功能导致其死亡。网页宣称其可抑制650多种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真菌等。
宣称用途
争议与风险
需特别注意:该资料来自非权威来源(发布于2007年),且现代医学界对胶银的安全性存在争议。长期摄入可能导致银质沉积(银中毒),引发皮肤变灰、器官损伤等问题。美国FDA等机构已警告其疗效未经验证,不建议作为药物使用。
建议:如需抗菌或医疗用途,应优先选择经临床验证的药品,并咨询专业医师。对纳米银产品需谨慎评估其安全性和合规性。
插板猝发疹氮的氯化物淀粉样蛋白动时痛动性迷路刚毛感光玻璃候补解活扣砂箱造模机机场交货金属渣可达符号口琴联务行为的抗辩猎海豹铝棒木蜡醇强光眼炎谦虚的倾斜的热离子二极体三进递增表示法少年红十字识别方式受精卵核唐累氏试验特别攻击队网丝微小杆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