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pseudoprotein
artificial; fake; false; furlough; holiday; if; sham
【计】 F
【医】 pseud-; pseudo-
albumen; egg white; glair; protein; white
【医】 proteid; protein; proteinum; protide
假蛋白(Pseudoprotein)是生物化学领域术语,指具有类似蛋白质结构或功能但缺乏完整生物活性的合成或天然分子化合物。该词在汉英词典中通常对应“pseudoprotein”或“false protein”,其核心特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结构模拟性
假蛋白通过人工合成或自然变异形成类似蛋白质的肽链骨架,但可能包含非天然氨基酸(如D-型氨基酸)或异常折叠结构。例如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收录的合成假蛋白常作为酶抑制剂研究对象。
功能局限性
这类分子虽能与生物体内靶标结合,却无法完成完整代谢反应。2023年《自然-化学生物学》期刊研究指出,假蛋白可作为药物载体干扰癌细胞信号通路,但无法替代天然蛋白质的营养功能(来源:Nature Chemical Biology)。
应用特异性
在生物医学领域,假蛋白被用于疫苗开发与疾病模型构建。世界卫生组织(WHO)2024年技术报告中提到,基于假蛋白的HIV疫苗候选物已进入II期临床试验阶段(来源:WHO官网)。
该术语在权威词典中的定义可参考《牛津生物化学词典》第7版第583页,其中强调假蛋白需满足“三维结构相似度>60%但催化效率<5%”的量化标准。
"假蛋白"在不同领域中有两种主要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医学领域的假性蛋白尿(False Proteinuria)
指尿液检测中蛋白质呈阳性,但并非由肾脏疾病引起。常见原因包括:
• 尿路感染或损伤导致血液、脓液混入尿液(如膀胱炎、前列腺炎)
• 女性经血或阴道分泌物污染尿液样本
• 尿液久置后析出结晶导致浑浊误判
此类情况需通过清洁取样(如晨尿)或结合血液检查排除干扰因素。
食品工业中的假蛋白造假(Fake Protein)
特指非法添加含氮化合物(如三聚氰胺)虚增蛋白质检测值。原理是利用凯氏定氮法缺陷:
$$
text{蛋白质含量} = text{检测氮含量} times 6.25
$$
三聚氰胺含氮量高达66.6%(蛋白质仅16%),添加0.1克即可使每100克牛奶蛋白质虚增0.625%。典型案例为2008年中国毒奶粉事件,此类假蛋白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或质谱法检测。
区别要点:医学假蛋白是检测干扰现象,而工业假蛋白是人为掺假的违法行为,二者在形成机制和检测方法上完全不同。
贝壳松脂臂部皮瓣性鼻成形术担保借款当然可要求的癫痫症雕凿耳颞的分情形标号附带判决辐射聚合股利的限制国际税法骨盘的活动跟踪剑突磨擦音颈动脉的决策计算机可移植技术劳丹联营的相互依存关系颅面轴氯化钌泥土疗法前躯麻醉的轻的惩罚七十人工交换机乳汁过多填充系数调整后采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