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七英文解释翻译、葫芦七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Ligularia sibirica
分词翻译:
葫芦的英语翻译:
calabash; cucurbit; gourd
【医】 cucurbit; Lagenaria vulgaris Ser
七的英语翻译:
seven
【医】 hepta-; segtem; Sept.
专业解析
葫芦七(Húlúqī)是中药名,指菊科植物肾叶橐吾(Ligularia fischeri)的干燥根及根茎。其名称源于其根茎形态常呈结节状膨大,形似葫芦,且传统分类中常与其他“七”类药材(如竹节七、钮子七)并称。以下是基于植物学、生药学及传统应用的详细解释:
一、植物学定义与特征
葫芦七的基原植物为肾叶橐吾(Ligularia fischeri),属菊科橐吾属多年生草本。其关键特征包括:
- 根茎形态:根茎粗短,密生多数细长须根,表面棕褐色,具环状节痕,形似串连的小葫芦。
- 叶片特征:基生叶肾形或心形,边缘具锯齿,叶脉掌状,叶柄长而基部鞘状抱茎。
- 花果特征:头状花序排列成总状,花黄色,瘦果圆柱形,冠毛污白色(《中国植物志》)。
二、药用部位与性味功效
1. 药用部位
以秋季采挖的干燥根及根茎入药,洗净后晒干或切片使用(《中华本草》)。
2. 性味归经
- 性味:辛、微苦,温(《中药大辞典》)。
- 归经:归肺、肝经。
3. 传统功效
- 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 止咳化痰:主治咳嗽痰多、气喘。
- 解毒消肿:外敷治痈肿疮毒(《全国中草药汇编》)。
三、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
1. 化学成分
含橐吾酮、倍半萜类、挥发油及有机酸等成分,其中倍半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活性(《药用植物学》)。
2. 药理作用
- 抗炎镇痛:提取物可抑制炎症因子释放。
- 镇咳祛痰:实验显示其水煎剂能促进气管分泌(《中药药理与应用》)。
- 抗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
3. 临床配伍
- 配红花、当归:增强活血疗伤之效。
- 配杏仁、紫菀:用于痰多咳喘(《临床中药学》)。
四、名称辨析与混淆品种
1. 别名考据
葫芦七亦称“肾叶橐吾”、“马蹄当归”(东北地区),或误称“山紫菀”(需与正品紫菀区别)(《中药品种论述》)。
2. 易混药材
- 紫菀(Aster tataricus):菊科紫菀属,根茎簇生细根,功效偏重化痰止咳。
- 九节菖蒲:毛茛科植物,根茎细长节密,功能开窍化痰(《药材鉴别手册》)。
五、权威文献参考
- 《中华本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
收载葫芦七的基原、性味及传统应用。
- 《中国植物志》(科学出版社)
详述肾叶橐吾的植物形态与分布。
- 《中药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记载其性味归经及配伍方例。
- 《全国中草药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概述其功效与民间用法。
提示:葫芦七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与形态相近的有毒植物(如某些橐吾属植物)混淆。
网络扩展解释
葫芦七是一种中药材,以下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一、植物学信息
葫芦七为菊科植物肾叶橐吾的根及根茎,学名Ligularia fischeri,属于双子叶植物纲菊目。其根茎短粗,基生叶呈肾形,边缘有细锯齿,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及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二、别名与药材特征
- 别名:大救驾、荷叶七(陕西中草药)、山紫菀(山西中草药)。
- 药材特征:干燥根多扭曲成团状,表面灰黄棕色,断面黄白色,有特殊香气,味辛辣。
三、药用功效与主治
- 核心功效:
- 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劳伤、腰腿痛。
- 止咳祛痰:治疗咳嗽气喘、百日咳、肺痈咯血。
- 扩展应用(部分来源提及):
- 清热解毒:缓解口腔溃疡、咽喉肿痛。
- 产后调理:改善气血亏虚挟瘀型恶露不绝。
四、用法与禁忌
- 用法:内服煎汤,1~3克;或研末冲服。
- 禁忌:阴虚体质、肺热干咳者慎用;忌食浆水。
五、化学成分
含异戊烯酸呋喃橐吾酮、橐吾烯酮等活性成分,可能与药效相关。
提示:具体用药需遵医嘱,不同病症的配伍和剂量可能有所差异。更多完整信息可参考《陕西中草药》《山西中草药》等文献。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本尼迪特氏定性试剂床上护架大茴香脑胆胺单元标识符倒函数反向限制器电子偶对羟苄青霉素返驰间距管道保温寒微赫尔希来伯系统环丙诺啡紧跟抗致活酶刻度用石蜡狼疮两端对齐栎精-7-甲基醚美不胜收民事客体内层柔脑膜炎内线腔内照射法青春热分解炉统一军法典童子军露营完全登记债券魏茨泽克质量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