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civil object
civil
【法】 civil affair
object
【化】 guest
民事客体在民法体系中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是民事权利实现的物质或非物质载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五条,民事客体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物(Objects) 包含不动产(如房屋)、动产(如车辆)及特殊类别(如文物)。中国政法大学王卫国教授在《物权法》中指出,物的可支配性和经济价值是其核心特征(中国法律知识资源总库,2019)。
行为(Acts) 涵盖作为(如演出合同)与不作为(如竞业禁止)。最高人民法院第53号指导性案例确认,服务行为构成合同客体的要件包括可履行性与合法性(中国裁判文书网,2020)。
智力成果(Intellectual Creations) 专利、商标、著作受《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三条特别保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2年报显示,中国连续十年位居国际专利申请量榜首(WIPO官网数据)。
人身权益(Personal Rights) 姓名权、肖像权等非物质权益被《民法典》第四编确立为独立客体。北大法宝数据库收录的司法案例表明,2023年人格权纠纷案件同比增长37%(北大法律信息网,2024)。
汉英法律词典对该术语的释义呈现双重维度:《元照英美法词典》译作"objects of civil rights",强调权利指向性;《中国法律术语英译研究》则采用"civil objects"突出其系统定位(法律出版社,2021)。这种差异反映出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对客体范畴的不同界定。
民事客体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重要概念,指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是法律关系中利益承载的核心载体。以下是详细解释:
民事客体(又称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是民事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所依托的具体利益对象。它决定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具体内容和实现方式。例如在买卖合同中,客体是标的物;在服务合同中,客体是提供服务的行为。
物
行为
人身利益
智力成果
特殊类型
客体类型直接影响法律关系性质,如物权关系以物为客体,债权关系以行为为客体。在无因管理案例中,客体指向被管理人的财产(如房屋修缮案例)。若缺乏明确客体,民事法律关系将无法成立。
注:不同民事权利的客体存在交叉,例如物权可能同时涉及物和行为(如租赁关系中既有房屋又包含保管行为),需结合具体法律关系分析。
裁决权床簧发色基讽喻功率向量因数共同海损保证金收据公正无私公众推测的父亲骨膜外面的会计用语加词头加料多花样小面包间歇泉进气点空表模拟的羟丙二酰脲茜素菁绿F热电子燃料电池任氏牙签三读会三磺酸玫瑰苯胺沙丁胺醇社会立法时-温叠加原理水矾铀矿塑料喷涂羧苯亚胂酸[HOOC·C6H4·As2]同机种系统涂饰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