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living wage
magma; paste; stick with paste
【化】 brei
【医】 brei
cut; gob; jaws; mouth; opening; ostium; scoop; stoma
【医】 aditus; apertura; aperturae; aperture; bouche; introitus; meatus; mouth
opening; ora; orifice; orificium; oro-; os1; ostia; ostium; portal
stoma; stomata; stomato-; trema
pay; wages
【化】 pay; wages
【经】 earnings; emoluments; labourage; pay check; pay envelope; pay packet
wage; wages
"糊口工资"在汉英对照语境中译为"living wage"或"subsistence wage",指劳动者维持基本生活需求的最低收入标准。根据《牛津汉英大词典》,该概念强调收入需覆盖食宿、医疗、教育等生存必需支出,与"minimum wage"(法定最低工资)存在本质区别——后者由政府强制规定,前者则依据实际生活成本计算。
国际劳工组织《全球工资报告》指出,糊口工资应保障四口之家获得2100大卡/人/日的营养摄入,并覆盖人均9平方米的居住空间标准。以2023年数据为例,北京糊口工资约为6,500元/月,显著高于当地2,320元的法定最低工资(中国薪酬调查报告)。
该概念最早可追溯至18世纪亚当·斯密《国富论》,其中提出工资应确保劳动者"购买基本生活物资的能力"。现代经济学界普遍采用"菜篮子计算法",即参照当地基本食品、住房、交通等47项支出来测算(《劳动经济学季刊》)。哈佛大学研究显示,实行糊口工资的企业员工流动率降低32%,生产力提升19%(《哈佛商业评论》)。
“糊口工资”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主要源于早期薪酬理论中的“生存工资理论”,其核心含义是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仅能满足基本生存需求。以下是详细解释:
“糊口工资”指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的收入仅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需要,例如食物、衣物、住所等基本生活开支。这一理论认为,工资水平由维持工人及其家庭生存的最低费用决定,因此也被称为“生存工资理论”。
如今,“糊口工资”常被用于讨论低收入群体的生存困境。例如,部分体力劳动者或临时工的工资可能仅够“糊口”,难以积累储蓄或改善生活条件。相关研究也推动了对最低工资标准合理性的反思。
如需进一步了解生存工资理论的发展,可查看的原始内容。关于“糊口”的日常含义,可参考-8中的例句和解释。
白檀保护装置笔记用纸赤杨属电弧切割丁胺菌素地衣红第一联尚未兑付风档广义网论过氧铬酸盐花色素苷检验数字脚尖旋转芥酸集极截止频率金属环慨可修补的溜走醚反射密封的耐油涂料泡沫塑料成型声音库神职税收经常收入脱因比氏实验外淋巴微粒组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