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ileotyphus; jejunotyphoid
bowel; bowels; entrails; intestine
【医】 bowel; entero-; enteron; gut; intestine; intestinum; tharm
【医】 abdominal typhus; cesspool fever; dothienenteria; enteric fever
enterotropism; febris nervosa; ileotyphus; jejunotyphoid; lent fever
low fever; nervous fever; night-soil fever; orthotyphoid
pythogenic fever; typhia; typhoid; typhoid fever
肠伤寒(cháng shānghán)是伤寒(Typhoid Fever)的别称,指由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其核心病理特征是肠道淋巴组织增生与坏死,临床以持续高热、玫瑰疹、肝脾肿大等全身中毒症状及肠道并发症为典型表现。
“肠”强调病变集中于肠道(如回肠末段淋巴滤泡溃疡);
“伤寒”源于中医“伤于寒邪”的病机概念,后与西医“typhus”(斑疹伤寒)混淆,19世纪经病理研究明确为独立疾病,定名“typhoid”(类伤寒)。
典型病程(分四期)
肠道病变
病菌侵入回肠集合淋巴结→淋巴组织增生→坏死溃疡→深达肌层(穿孔风险)。镜下可见“伤寒细胞”(巨噬细胞吞噬病菌及红细胞)。
世界卫生组织(WHO)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经粪口途径传播的系统性疾病,特征为持续发热、腹痛及严重并发症。
《传染病学》(第9版)
肠伤寒即伤寒,病理标志为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回肠末端微小脓肿及溃疡形成。
(主编:李兰娟,任红)
美国疾控中心(CDC)
伤寒沙门氏菌专感染人类,污染水源/食物是主要传播途径,全球年发病约1100万例。
(来源:CDC Typhoid Guidance)
术语注:英文文献中“enteric fever”(肠热症)为广义概念,涵盖伤寒(typhoid)及副伤寒(paratyphoid)。
参考资料
肠伤寒是由伤寒杆菌(或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全身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以下是详细解释:
肠伤寒又称伤寒,病原体为伤寒杆菌(、4、8),属于沙门氏菌属。该菌耐低温,但对高温和消毒剂敏感()。
主要通过摄入被患者或带菌者粪便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恢复期患者排菌可达2-6周,少数甚至超过1年(、4)。
常见肠出血、肠穿孔(最严重),还可能引发中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5、6)。
若需进一步了解诊断或具体用药方案,可参考上述来源中的临床建议。
【别人正在浏览】